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处理

时间:2022-10-21 04:19:30

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运输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设备,其构造复杂,技术含量高,是线路的薄弱环节。直尖轨作为普通单开道岔转辙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尖轨状态决定了道岔的质量。目前,我国铁路使用中的普通单开道岔,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是常见的多发病,约占道岔病害45%以上。所以,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要密贴,这样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从而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现阶段,岔道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但道岔密贴检查仍沿用人工定期巡检的老方法,这不利于铁路出行的安全,所以,必须针对该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是对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实现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进而保证出行安全,减少或是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确保人们的安全出行。

[关键词]铁路道尖轨;基本轨;密贴

中图分类号:U2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4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日益壮大。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运输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轨型已从轻到重逐步过渡,轨道与道岔长度的增加使转换阻力变大,原来的道岔尖轨联动转辙方式改由分动方式来驱动,内锁闭机构被锁闭力更大、更可靠的钩型外锁闭机构所取代。虽然道岔结构变得愈来愈复杂,但道岔密贴检查却仍沿用人工定期巡检的老方法。本文从道岔结构的特点及不密贴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道岔密贴检查技术,研究新型密贴技术检查方案。

一、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

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情况会影响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出现这种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尖轨爬行

尖轨爬行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尖轨相对于该侧基本轨的爬行;第二,两尖轨间的相对爬行。

2.尖轨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之间留有大的空隙

尖轨非作用边和基本轨作用边有肥边,会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假密贴的表现形式为尖轨尖端离缝,容易造成,尖轨轧伤或揭盖。

3.基本轨框架轨距不良

尖轨基本轨横移等引起的基本轨框架轨距扩大或变化率不良,会导致直尖轨竖切部分间隔性或不均匀离缝。

4.尖轨轮缘槽宽度不一

尖轨轮缘槽的宽度不一致,有时过大,有时过小,过大过小都影响尖轨轮缘槽宽度过大,则其开程大,竖切显然不密贴;轮缘槽宽度过小,相应地其开程也小,往往造成另一根尖轨竖切不密贴。

5.尖轨动程尺寸不一致

尖轨动程尺寸不相等。两尖轨动程尺寸不一样,必然有一股尖轨(动程尺寸大的一根较多)不能移到位。

6.尖轨滑床台阻力过大

尖轨滑床台有不均匀磨损或严重脏污或因枕木失效引起的滑床台外高内低,将对尖轨的左右摆动产生较大的阻力,使尖轨不能移到正常的工作位置,主要表现在离转辙器较远位置的竖切部分不密贴或不均匀离缝。

二、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处理措施

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由于一些原因,会出现两者不密贴,不利于铁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针对该状况出现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1.道岔缺口检查和2mm、4mm检查技术

道岔缺口检查和2mm、4mm检查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密贴检查技术。道岔、转辙机在安装、检修后必须检查静态密贴, 然后调整缺口间隙,目的是保证检查柱能顺利落下,接通锁闭表示。经一段时间使用,当道岔发生前面所述的各类问题时,静态调定的缺口间隙就已无法反映列车通过时尖轨的真实密贴状态,因此,真正安全检查应是已经完成转辙密贴检测后的尖轨,再出现斥离基本轨且间隙大于4mm 时,能及时切断表示电路。

缺口检查技术仅用来作为转辙机的一项辅助功能,与锁闭机构、表示用电接点开闭装置、挤岔监督装置一并设计在转辙机内。结构、运动关系复杂, 连接环节多, 不易观察, 更不易直接测量, 受技术水平、人为因素影响过大。现在的缺口检测是一种极限位置控制, 无法反映间隙的连续变化过程, 属被动监控。为保证提速后行车安全, 缺口检查只能依靠缩短巡检周期, 强化制度约束来解决, 这势必增大工作量, 增加管理成本。

2.采用密贴检查器

密贴检查器主要是用来检查道岔牵引点之间的密贴和斥离状态。把密贴检查器作为道岔表示的冗余设备,串接在道岔的表示系统中,可提高挤岔事故的监视可靠性。挤岔事故发生时,转辙机外锁闭机构均未解锁,道岔斥离尖轨发生位移,转辙机、密贴检查器其中之一或全部切断表示电路,均检查到了挤岔事故发生。还可加强对道岔故障的监视。在转辙机牵引点较远处,尖轨、基本轨间夹有异物或尖轨变形等原因,使基本轨间和尖轨的间隙变大,影响行车安全时,设于该处的密贴检查器可及时切断表示电路,报警。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是JM-A1 型密贴检查器。

三、未来密贴检查技术的发展方向

依据当前密贴调整器的工作状态及原理,对未来密贴智能监测系统进行设想。该系统应该向着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维修容易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方便于工务道岔检修、道床养护作业。总的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功能:

1.检测位置

需要直接对密贴最敏感的尖轨尖端、尖轨曲线段和需要严格控制水平位移的区段进行独立监测。

2.检测方法

采用多种传感器对密贴位移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自动记录、分析列车通过时尖轨尖端和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值,供上位计算机或微机监测系统处理。

3.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

选择非接触方式监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避免变形、松动、爬行、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机械磨损。

4.选择恰当的安装位置

应安装在位置相对稳定的基本轨两轨枕之间,于基本轨外侧、内侧或轨底部为好,引线用护套管加以保护。

5.密贴监测系统需具备自我检查的功能

未来的密贴监测系统需要具备自检的功能。

6.系统的适用范围

系统适用温度范围- 45 ~ 85,相对湿度95%,盐雾5%环境,具备抗强磁场干扰和防雷击功能,单机功耗尽可能小。

7.部件应用模块化的设计

各功能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通用性、互换性,方便安装、维修和更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才能确保行车安全,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密贴工作。但现阶段,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存在不密贴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需要针对该现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采用密贴检查器。密贴检查器的应用大大提高的道岔密贴检查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但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智能型密贴检查系统的研究将为行车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密贴智能监测系统没有中间连接, 检测更直接, 监测功能更强, 更及时可靠。因此开发设计具有多种、多点、多项、多参数监测功能的道岔状态监测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小培.高速道岔尖轨与心轨转换及控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8-04-01.

[2] 蔡川.成渝线木轨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整治[J],科技资讯,2008(9).

[3] 徐于富.普通单开道岔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及整治[J],上好铁道科技,1998(5).

[4] 苏小强.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6-13.

[5] 李瑞俊、韩治平、魏朝雄等.神朔铁路重载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J],铁道标准设计,2014(6).

上一篇:论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智能电网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