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歌唱中的“咽音”

时间:2022-10-21 04:07:46

摘 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咽音”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哼”对“咽音”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鼻音与咽音的不同,以及如何区分鼻音与咽音,进一步论述了“哼”对于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

关键词: 歌唱 “咽音” 鼻音

世界上除了哑巴外,任何人都能发出声音。但是要想获得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是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歌唱是一种运动,它是发音器官及其辅助器官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整体协调运动。其包括呼吸、发音、共鸣、咬字,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不需要人的意识去调控,这在人类的发声中是一个必然王国。而在歌唱时,由于加入了在说话时不需要的外来因素,诸如音域、音色、音量、音质,而这些都是在歌唱时必须考虑的,因此人的意识必须高度集中,来协调这些因素。这时,人甚至会感觉到气息、共鸣、咬字的存在。也就在这时,人就进入了发声中的自由王国。

很多人都认为唱歌时要特别注意呼吸、共鸣、咬字。诚然,这些问题的确要注意,但不应该过于注意。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在平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自己的呼吸、共鸣、咬字来说话,而我们却从不会在意说话时是否有气、有共鸣,以及要怎么咬字。因此在歌唱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所谓的美声、民族中,所要做的只是把平时说话时的呼吸、共鸣、咬字加以修饰、美化,那么歌唱的最基本的目的――美化声音,也就达到了。

当然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行,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非自然和高级自然。当然这是从纯粹的发声机能来分。如要从歌唱角度来分,则应为喊歌、唱歌、说歌。很简单,原始的声音谓之“喊”,因其不会修饰声音,训练过程谓之“唱”,会修饰但却是未能成习惯,训练成熟谓之“说”。因其能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很好地进行协调,这也就是歌唱的三个层次。而在其最高层次“说”时,如果我们注意听,其实会听到一样类似于“鼻音”的声音,整个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在“说”而更像是在“哼”。记得几年前在听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老先生的讲座时,他曾讲过一句话:“我从事演唱已将近60年,这60年中我对歌唱的总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哼’!”由此可见,老先生对于“哼”的重视。回想这几年对声乐的学习,曾经师从的几位老师都有过这方面的表述,只是有的老师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表述而已。以下就是我经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对“哼”作出的一番粗浅的论述:歌唱中“哼”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不论是什么声部,其主要的共鸣的位置一定是在头腔,也就是“鼻窦”。而且真正的唱法也只有一种,即科学的唱法,而声部的划分也只是个人的条件不同而已,并不是唱法不同。所谓中音与低音的胸腔共鸣并不是胸腔共鸣,只是中音与低音的音色较为浑厚而已。上面讲到的类似“鼻音”的声音,其实就是共鸣,就是在“鼻窦”里被“哼”出的共鸣。这个共鸣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就是被誉为“开启人类声音宝藏的金钥匙――“咽音”。

被誉为“金嗓子”美称的大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许多歌唱者的起音不是发自胸部,就是发自喉咙。这样的话,哪怕是极健康的人,最美的嗓子也不能坚持多久……歌唱者若是循规蹈矩地运用嗓子的话,在四五十岁时应该是能够表达他才能的最高峰的时期,并且能使嗓子保持威力和刚健,至少可达五十岁!”[1]从上述这一段话中其实不难看出,歌唱对于发声的位置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声音不能发自胸部,也不可发自喉咙。其实剩下的一个部位只能是头部,也就是鼻窦了。

上文也说过,鼻窦的共鸣即咽音。虽然咽音的练习方法各种各样,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哼”。在上课时,学生有时不注意,状态不够积极,老师通常会用:“哼一下,哼一下!”提醒,而不会很直接地说:“位置高一点”之类的话。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立刻就可以意识到声音不对了。而且通过这个“哼”字,学生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位置不够高,声音不够美,咬字、吐字不够清晰,状态不够积极等诸多问题。学生也可以立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重新开始“哼”歌。

在“哼”的过程中,除了能更容易发出咽音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即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冲击声带,从而保护嗓子。因为不论是在说话还是唱歌的过程中,声带作为人体发声的声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器官。在说话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大喊大叫时,声带极易受到损伤。通常表现为声音有点“沙沙”的感觉,严重一点就是声音嘶哑了,其实这时的声带已经是极度疲劳。但是如果在说话过程中带一点“哼”的感觉,即使是只哼出了鼻音,声音嘶哑的现象也可以完全避免。因为在这个时候,气流从声带经过时,不再是直接地冲击声带,而是像微风吹过水面一样“抚摸”着过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保护声带,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声音更为嘹亮。通常当教师面对一个初学者时,第一条练声曲一般是音阶的哼鸣练习,然后再进行张口练习。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使气流通过声带轻柔地“抚摸”。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在非自然状态中,母音的练习是比较难以找到“抚摸”的感觉,这对哼鸣练习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有利则必有弊。就像是医生为患者开刀一样,必然会伤害到患者,但是在开过刀后,患者所得到的好处一定会比受到的伤害大。在练习“哼”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哼时带来的好处是咽音,坏处则是鼻音。接下来就来谈谈咽音与鼻音。

咽音是意大利传统学派的音乐家们用来称呼一种以特别方法练出的声音。该方法居于发“真声”与“假声”之间。咽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把发音能力提高到远远超出一般水平。[2]曾有这样的记载: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到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对人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所以能够唱高、唱响而且长时间不吃力,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对发展嗓音特别有效的练声法。可是,这一套不用说外国人学不到,即使是本国人也不易学到。因为它是被一些权威的教师所垄断的“秘方”。由上述这一段记载其实不难看出咽音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大歌唱家卡鲁索的嗓子很一般,在他歌唱事业的前期甚至被人们称为“破碎的男高音”,后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咽音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原是男中音的多明戈,也正是依赖咽音而一跃成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歌剧之王”。甚至于在我国的京剧中,也可以听到咽音。而京剧与美声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京剧发声中咽音成分占的比重较多,而泛音占的比重较少。在美声歌唱中则是泛音成分较多,以至于有时泛音把咽音掩盖掉了甚至听不到咽音。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不同之处,我国京剧中声音音色表现得较为尖锐、明亮甚至是刺耳;在美声歌唱中音色则较为柔和、圆润。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把咽音放在主要位置,泛音放在辅助的位置,失去了咽音就谈不上唱高音甚至唱歌。

以上谈到了哼的好处――咽音,接下来谈一谈可能会有的坏处――鼻音。当鼻腔在共鸣时,因一部分肌肉翕动,软口盖及小舌的位置又过低,使气息直接侵入鼻腔,鼻腔肌肉紧张而又不能完全开畅,声音的强力就被迫集中在鼻腔里来发,这样就导致了鼻音的产生。鼻音虽然对于歌者没有太多的好处(因为在歌唱中不允许出现鼻音,即使是演唱法文歌曲),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鼻音可以作为解决喉音的过渡手段。因为毕竟咽音是哼出来的,鼻音也是哼出来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要练习咽音,也可以把鼻音作为一个早期手段来使用。

虽然鼻音与咽音都是被哼出来的,但是两者的音色却是截然不同的。鼻音的音色较为软弱无力、苍白、声音不会传得很远。而咽音的音质很结实、尖锐、锵然,像敲打金属发出的音,音色很明亮。在哼的过程中,其实也很容易就区分出鼻音与咽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鼻子捏起来。因为如果是鼻音,鼻子被捏起来后是不会发出任何声音的。而发出的声音是咽音时,把鼻子捏起来是不会影响发声的,最多听起来声音像是感冒后塞鼻子感觉而已。在这几年的声乐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最简单的避免哼出鼻音的方法,即只需把嘴巴尽可能地张大,把舌头尽可能地伸长,然后再去哼,这样哼出的声音永远不会是鼻音。因为当做出这一动作后,发鼻音的条件就被――破坏。嘴巴张大,软口盖就不会无力,上颚就会抬高,舌头尽量伸长,小舌头就会自然抬高,气息就不会直接进入鼻腔。在这几年中,我一直使用这个办法在练习“哼”。

当然,声乐表演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学会了“哼”、学会了咽音就是学会了唱歌,就能唱好歌。因为其中还涉及了气息、咬字、表演、形体、台风、控制、协调等诸多因素。以上我所阐述的观点,只是声乐表演中的发声上的极小的一部分,真正要做到一个演唱者应具备的素质,要在各个方面加强,不是说掌握了发声就大功告成了。

综上所述,“哼”对于演唱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对于声音的“心儿”――咽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对声乐的一点体会。

上一篇:关于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 下一篇:卢梭生存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