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21 03:48:04

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三年级;课堂

教学;优秀作品;课外活 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93―01

小学生写作文难,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困惑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部分教师都会教学生这样做:首先,学习审题立意。其次,学会选取材料。最后,学会组织材料等。即使这样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写不出内容。其实,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突出翠鸟的外形。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翠鸟的头、背和腹部的羽毛。最后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小动物,要求他们学习《翠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二、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常用方法,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讲了《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写一篇《家乡的黄河大桥》,让学生模仿《赵州桥》第二段的写作方法,观察黄河大桥的正中两边下面河水等,然后再动笔写下来。学生通过多次仿写训练,能够加深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同时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黄河大桥、古镇建筑物、荷花池等,指导学生按从下到上、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然后让学生将观察结果写下来。通过多次训练,能够使学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等,然后鼓励学生将亲身经历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充分展示真实的性格。如,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妇女节”和妈妈做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有礼貌地接待客人;随父母参加一次亲朋聚会等。然后启发学生把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等。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

实践证明,三年级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作文教学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不难达成。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说写训练方法探析 下一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