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IT类人才的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时间:2022-10-21 03:22:38

论高职IT类人才的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摘 要:信息素养为现代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极其丰富而又快速流动的时代,谁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信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高职IT类人才的培养定位具有三重角色的复合性,在基于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高职IT类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适用范围和养成方法。

关键词:职业岗位 高职 IT 人才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27-01

“比特(bit)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atom)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还记得尼葛洛庞帝当年风靡全球的那本《数字化生存》么?这本20世纪信息时代启蒙期的名著中,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正越来越成为现实。每一天我们都会被通过各种媒介所传输来的信息所淹没,信息时代的进步速度甚至超过了当年人们对它的预期,而当前又以一种更加快速的形态发展着。从没有哪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如此轻易的获取信息;从没有哪一个时代,人们如此依赖信息;也从没有哪一个时代,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如此高的要求。

高职IT类人才培养是当前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种,所培养的人才将是我们信息时代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按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高职教育具有典型的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法为面向职业岗位群专项定位培养;IT类高职人才培养是其中对信息素养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一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是这样的一所专门培养IT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院校,下面将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信息基础教育的经验,谈一下IT类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养成方法。

高职IT类人才实际上是三种角色的复合,包含高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以及IT类专项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涵盖上述三者,又与他们不同,简单说,就是要有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特征、职业教育的实用特征和IT类别的特殊要求等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空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知道信息从哪里来,知道如何处理信息,并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不是指你容纳了多少的信息量,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在我校近几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信息素养能力是作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的。具体实施情况根据全校学生的专业特色而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公共信息素养能力养成、专项信息素养能力养成、拓展信息素养能力养成三个组成部分。

1 公共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公共信息素养能力是高职IT类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IT行业的特点,其对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必须要比别的行业高。对于现在的高中后毕业生,计算机、手机等电子工具的熟练操作早就不在话下了,所以信息素养的养成侧重点并不是放在基础操作能力上,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规范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我校的现行专业设置结构中,虽然全校均属IT类专业,但是专业方向是不同的,所以大一年级开设的公共信息基础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全校上下的共识是:信息基础类课程是建立好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是奠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IT类人才公共信息素养养成的设置体系是:由学校牵头,主管教学常务副校长主要负责,成立信息基础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务处、计算机学院负责常务工作,聘请计算机专业高级职称专家为全院课程总负责人,负责课程体系设置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各分院派专人承担系部课程负责人负责本系部的课程实施,全院和各系部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保障课程的具体实施,全院和各系部教学督导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效果。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是,首先以体现高职特色的操作部分知识为引导,然后逐步展开信息知识体系、信息知识应用、信息知识发展、信息文化等相关内容,涵盖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信息知识基础、计算机发展及文化体系、媒体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知识模块。

2 专项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专项信息素养能力是在公共信息素养建设基础之上,由各系部结合各自专业方向,所开展的特定内容的、必修性质的、带有专业特征的培养体系。举例来说,计算机学院的学生需要在公共信息基础课之后进入专项课程学习;信息服务学院的学生可能需要进行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而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制图技术。专项信息素养能力是在基础能力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提高,是具有典型职业特色的,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

3 拓展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这部分能力的养成采用的是学生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模式,主要有学院开始的各类拓展(选修)课程体系构成。学校鼓励教师结合各自方向和特长开设各类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和各自发展计划自由的选择课程学习,学习合格后可获得相关学分。拓展课有学校教务机构统一管理,并由教学督导机构监督教学执行情况。

4 其他形式的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由于我校是信息类高职院校,所以全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养成模式比较丰富,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选择创办店铺(电子服务类)、参加老师带领的研究性学习、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为项目主持人)、参与校企合作专项课程、参与企业培训、参与社会服务等来进行。

总体来看,高职IT类人才培养不能仅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整体发展才是核心;技能的提高可以磨练,但是如果信息素养体系没搭建好,学生毕业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我们认为,作为中国职业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各类职业技术院校,首先要把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来对待,而IT类人才培养的标准也要以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素养体系为目的和追求,对于高职IT类人才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创造环境和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静波.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陈华鹏,祝俞刚,沈音乐.高职学生IT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

[3] 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下一篇:浅谈如何建立多部门消防安全联合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