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措施

时间:2022-10-21 02:51:33

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措施

摘要: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的提效之举,优化之路。推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当求真务实,因势利导,在内容上要突出解决问题的合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在方式上要注意促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对合作学习的崇尚向往程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教育改革 课堂效率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也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作为初中教育的最重要课程,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教师,根本在务实,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的是数字,练的是思维,讲的是对错。从实践来看,一些学校合作有形式无内容,有进程无进展,根本原因还是认识不足,重点不明,措施不准。笔者以为,数学的教学合作、学习合作仅是一种改进,而不是改革,更不是革命,推进合作要兼顾稳定、发展、改革的关系,在稳定的基础上,针对“不合作”而存在的问题,形成相对完整和清晰的思路,有序地改革,完善教与学的状态和措施,在追求实效上下工夫,千万不能徒慕虚名,为了看似合作而浪费师生精力。本文拟以此理念为引导,对所见所行的数学合作学习思路作一个梳理,谈一些想法,供同仁参考。

一、合作学习的确是初中数学的提效之举、优化之路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使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亲身体验和探索,在互助、共享的过程中更多地分享知识、更快地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地模仿和记忆数学知识,应当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等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课堂效率、教学质量等至少会有两个方面的促进。

(一)促进初中生养成发现问题的意识

创新来源于问题产生,问而得之。在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应试教育仍然很强劲的情况下,初中生学数学仍然满足于做完题目、答对题目,显然是不够的。初中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定要积极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就是要打破“师教生学”的传统,打破独立完成作业的模式,让学生依靠合作的力量自己提问题、自己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初中生提高合作攻关的兴趣

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初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辈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合作才能成功是思维的基本法则。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没有合作就难以取得成功。通过数学上的合作学习,把常人认为不需要合作的事情通过合作做得更好,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更好地培养分工、互助、合作、共事的意识,使他们在知道了合作重要性之后主动地与人沟通、交流,更加积极地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合作、共同提升的合作

合作学习好不好,最终要靠学习成效来检验。因此,合作也要带着目的进行,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要指望数学上进行全面合作学习,把什么事情都拿出来合作。根据这几年实践,我认为初中数学的合作,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最根本的还是两条,一是要合作解决问题,二是要通过合作实现好得更好、差得变好。

(一)在解决问题上促进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气氛,避免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能为了活跃而活跃,应当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合作的主题,要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来设计合作问题,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学后做好笔记,再在小组交流中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和遇到的疑难点,与同组的成员进行讨论,让一般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优秀的学生发现更多、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实现大家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掌握各小组的讨论动态,若某一小组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另外,要注意选择合作的内容,讲到较难理解的重点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进行碰撞,更有效地掌握重点内容;在学生思维受阻且独立思考找不出答案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这时的学生内心也有合作的动力。

(二)在均衡发展上促进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绝不是拉优补差,而是要让优者更优,差者去差。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防止合作学习成为学优生一味表现的平台,学困生成为纯粹的听众,更不能让学优生在小组中因为“独秀”更加自鸣得意,让学困生因为有机会获得答案而更加不独立思考。可以让“发言人”轮流担任,确保每个人都有可能代表本组进行全班交流,让学困生在本组中有相对更多的表现机会。久而久之,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为了共同进步,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分组的决策,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搭配,确保组内成员在数学方面也能形成梯度,也有不同的分工,能通过合作来实现提高。

三、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同样要让学生习惯合作、崇尚合作

相对而言,数学作为思维学科,对独立思考的要求更高一些,推进数学合作学习的难度也会因此而更大一些。学校在推进数学合作学习时不能搞一条线、一刀切,要从数学课程的实际出发,通过更多的“软手段”引导学生逐步习惯合作学习,逐步崇尚合作学习。

(一)让初中生习惯于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数学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意识来自于习惯。要引导学生从独学、自学向共学、同学转变,适应小组学习方式,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主动地参与探究。

(二)让初中生崇尚通过合作学习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提升数学能力的方法不少,合作学习是其中之一。在推进数学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学周刊:下,2013(12).

[2]蔡阿忠.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分析与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9).

[3]吴艳霞.谈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7).

[4]牛金霞.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小组合作”[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3).

[5]姚艳.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59).

[6]林金钩.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培养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浅析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 下一篇:对高中生物理思维培养方法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