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完善物流系统

时间:2022-10-21 02:47:12

不断优化完善物流系统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医股份)是一家有50多年历史、从事医药商品批发配送、零售连锁和药品生产的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企业。公司年销售总额逾100亿元,经营规模位居北京市第一、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前十强。

北医股份早在2003年就建成了全国首家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随后经过二期改造,物流中心进一步扩充,自去年开始的三期改造项目也于今年完成。目前,北医物流中心全部采用电子标签拣货,冷链实力大大增加,在医药领域里,其物流现代化程度可圈可点,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力雄厚的北医股份已不满足于独霸一隅的现状,开始谋求全国扩张。而物流作为一把利器,为北医股份在北京市场跑马圈地立下大功,现在又将帮助北医股份在全国各地市场披荆斩棘。

北医股份副总经理、药学博士宋友华先生接受了本刊采访,为读者解读北医的物流改造经验和物流发展策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北医股份的物流系统的建设历程。

宋友华:北医股份早在2003年就建成了全国首家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一期项目完成后,运营效果极好,所以紧接着公司又进行了物流中心的二期建设,对院内原有楼仓的仓储设施进行改造,使之与新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相匹配衔接,全面提升存储能力与物流速度。去年物流中心又开始了三期改造,今年上半年已全部完成投入使用。目前,北医物流中心全部采用电子标签拣货,冷链实力也大大增强。

不断改造物流系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本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医药市场的不断变化。举例来说,今年,北京市药品公开招标进行改革,实现同城同价,将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管理,由政府统一组织,统一采购平台,统一药品价格。10月底,北京市药品公开招标任务已经完成。北医股份中标的药品有一万多种,比以前翻了近一倍,基本上每种参与招标的药物我们都争取成为了供应商之一。虽然招标采购的数量不见得与品种成正比翻番,但是总量也会有极大的增长。这样一来,物流量骤增。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做好物流中心的三期扩建改造,将面临巨大的物流压力。而现在,我们能够从容应对业务激增带来的物流需求。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三期改造的具体情况。

宋友华:位于马连道的北医物流中心是北医股份最重要的物流基地,从建成至今已经完成了三次改造升级。第三期改造耗资2000多万,使货位管理更加细化,仓储能力大为增加。

首先,我们重点对库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把大进大出的货物转移到了其它地方的仓库(2009年底,北医股份在北郊物流中心建立了新的仓库专门用于存储配送输液制品。该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库高10.5米,以新型建筑材料作为保温夹层,可储存50000件大输液制品),把原来的大件存储区改造为拆零拣选区,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个货位。现在北区物流中心面积达到38000平方米,拥有11800多个货位,过去因为货位不够多,一个货位里可能有好几个批号的药品,当员工拣选时,虽然电子标签指引了位置和数量,但还需要找到正确的批号,速度受到拖累,还容易出错。现在改为每一个批号对应一个货位,员工在拣选时不需要分辨批号,拣货速度明显提升,差错率大大降低。

三期改造最大的变化是,包括新增货位在内,物流中心全部实现了电子标签拣货。一扫描周转箱,正确货位上的指示灯马上亮了,显示出需要拣选出几个货物。这比采用RF手持终端拣货的速度快得多,整体的物流速度也因此大幅提高。

其次,冷链配送能力也在三期改造中得到很大提升。我们对原有冷库进行了升级,采用垂直升降货柜实现了冷冻冷藏药品的自动存取,并准备采用RFID标签实时记录温度。货物入库时,RFID标签立即与之挂钩,用于记录货物从入库到出库的温度。出库时RFID标签并不随着出库,但在用于配送货物的周转箱上又有RFID标签,用于记录药品运输配送到客户的全过程的温度,冷库内的RFID标签和周转箱上RFID标签挂钩,将在库内的温度记录转移给周转箱上。当货物送到客户手里时,客户只要一扫描周转箱上的RFlD标签,立即得知货物全程的温度状况。这在目前的医药物流里算得上领先一步。

此外,信息系统也在三期得到升级,尤其是一些设备的控制系统。

可以说,先进的物流系统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2003年时,公司销售额不到30亿元,而去年已经超过百亿,年均增速超过20%。同时,物流量随之急剧上升。原有的物流系统不改造升级无法满足发展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特别是三期改造完成后,物流中心大概能支持到120~130亿销售额的物流量,至少能满足公司未来三、四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记者:请问在物流三期改造完成后,北医股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在物流上有什么新的计划?

宋友华:未来几年,北医股份的发展重点是构建起全国网络。

目前,北京医药市场已经从高速发晨期进入平缓阶段,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所以,北医股份需要向外扩张,谋求异地发展。初期,公司希望加强北方各省区域市场的战略整合,在长江以北形成完善的网络。

如今,北医股份已经连续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的十几家区域龙头进行接洽并签署协议,并先后成立了北药牡丹江医药有限公司、长春市北医销售集团。接着,在山东与鲁抗集团成立了北药鲁抗医药,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之一,实现对山东省医药流通市场的占领。随后,北医股份又完成了与济南中信医药有限公司的整合,以进一步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完善现代物流和市场分销渠道。目前,长江以北的网络正在快速建立起来,长江以南也在初期延伸中。我们希望以后在全国形成一个整体经营网络,物流网络也将随之拓展延伸,最终覆盖全国。

其实,我们每延伸到一个地方都要按照北京的模式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尤其是信息系统的改进对接。当网络形成后,我们就可以做到物流资源共享。比如采购的药品不用进入北京的物流中心,直接分拨配送到各地区子公司。这样的话,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近段时间,我们要大力扩充二级库。目前北京很多区县的医药公司只有几个药品品种中标,销售能力大幅度减弱。而我们中标的药品品种比去年翻了快一倍,销售量大增。为了更快捷地配送到各个郊县,我们与这些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二级库的物流服务,二级库存储配送的药品种类也从零差率药品(零差率药品指的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扩大到一些大招标的药品。公司在二级库备货,委托郊县公司管理并拣选配送,即让他们提供区域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和郊县公司合作扩大二级库,缓解了大量货物在总部的库存压力,也解决了配送时间和效率的问题。不然,全靠总部配送,

要是目的地在偏远农村的话,配送的时间也长,费用也高,还可能没那么及时。

记者:现在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来讲,您觉得严格的监管表现在哪里?

宋友华:盈政府对药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电子监管码的推行。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中国政府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产品赋予的标识。每件产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药品的身份证一样。此前,国家只对品、一类、二类、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等高危险的重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从今年开始直到201 1年3月31日前,要全面完成基本药物307个品种所涉及到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电子监管工作。10月,由北京市基本药物电子监管试点企业生产的,全国首批携带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基本药物已经正式下线。

北医股份是北京市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的试点企业,为此,物流管理与运作也要适应其带来的一些变化。

在操作上,电子监管码目前还没有和商品条码合二为一,因此实行电子监管的药物在收货、出货时要加上一道扫描电子监管码的程序。量少时还好,大量货物入、出库时无疑会增加不少工作量,尤其是入库环节。如果是整箱包装,只扫描箱上的电子监管码就可以了,箱上没有电子监管码的话,里面的中包装有也行;担心的是有的药物没有中包装,打开箱子后里面有好几百个单件,得逐一扫描才行,那就比较麻烦了。

从提高物流效率来讲,如果药品都带有RFID标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FID标签以其快速扫描通过的高效率和包含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正好可以适应电子监管的需要。不过以目前的行业条件来看,全面使用RFID标签还有待时日。

为适应电子监管的需要,信息系统也需要升级,比如电子监管码的扫描入库,信息上传等等。

政府对药品的监管,除了推行电子监管外,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对冷链的要求比过去严格多了。比如温度要求。以前只提出了冷库温度在2℃~8℃这一个要求,现在的规定更加细化,要求常温库在20℃~30℃,阴凉庠在20℃以下。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的湿度也有不同要求。在温度记录上,过去要求一天两次记录,这很容易作假。现在要求24小时全程记录,比如由专业设备每5分种记录一次温湿度。同时,冷链要求的范围更广,过去只要求疫苗的流通环节做到,现在要求只要是需要冷藏的药品都必须做到,而且整条供应链都要做到,而不仅仅只是仓储环节。

此外,特殊药品,如试剂,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也提高了。

记者:现在很多医药流通企业都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对此你怎么看待?

宋友华:谈到第三方物流,我们现在虽然有能力,也正在做少量第三方物流业务,但主要以满足本公司的物流需求为主,在有余力时才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医药行业的物流与其他行业不太一样。通常大家都认为的物流是有车有仓库,为甲方企业提供纯粹的物流服务。而医药行业不一样,医药流通企业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发展物流的目的在于为销售提供服务,即满足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有余力才会考虑为其它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非单纯的第三方物流。目前国内主要的医药企业都是如此。

但国家鼓励有实力的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因为很多小企业没有实力兴建现代化物流,为了保障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安全和方便政府监管,他们需要把物流业务委托给具备相当物流能力的大企业去操作。

但根据现在的行业资源越来越集中的趋势,这些小企业的销售能力会越来越弱,慢慢地也就没有多少货物可委托给大企业了。反倒是有小型区域网络的企业可能逐渐从销售中剥离出来,为大企业提供区域性的物流服务。

上一篇:构建全国物流网络 下一篇:挖潜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