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21 02:42:41

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针对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改革目标,提出基于系统科学一般概念和高教管理价值原理的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理论,并系统阐述了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的两个核心要素。

关键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价值管理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导向原则。通过改进招生办法,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等措施,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调整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许多方面。因此,一方面需要逐步渐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系统的理论指导。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是我国率先提出的一门年轻的学科,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1978年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克莱因教授为首的美国经济学家七人代表团应中国社科院之邀在颐和园举办计量经济学讲习班。继此,1979年3月30日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正式成立,数量经济学也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它包括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传统计量经济学、优化理论、投入产出、技术经济学等所有涉及数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国内的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国外目前已逐渐认同了国内这一专业的提法,一般理解为广义的计量经济学。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某个方向或领域的专才(高级专门人才)、而非通才,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最为擅长的方向上对社会有所贡献。由于人和人才标准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人才类型及其培养无法一概而论,只能是基于主要特征进行的类别归属划分和培养目标界定。【1】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改革目标,应用系统科学的一般概念和高教管理的价值原理,就财经院校高级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和实现机制,给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递次探讨。

一、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特点、现状和趋势分析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业性、前沿性和研究性。【2】其中,专业的划分主要与学科有关。无论是由单一学科支撑的专业还是由若干相近学科支撑的专业,围绕这些学科特有的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相应技能组织系统的教学与研究,理应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相对稳定的内容。

数量经济学在本世纪伊始便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局面。目前,国内的数量经济学整体水平正处于快速提高的过程当中。重要原因是多数经济学家对于数量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促进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与此同时,国际上数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比较灵活、研究和教学相当规范、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结合紧密,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对经济学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数学在所有科学中的地位,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经济分析的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从而为其他经济学科的深化提供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数量经济学又是经济学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其学科的发展定位就是在理论上揭示经济数量关系变化的规律性,在方法论上为经济研究和经济工作提供经济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应用上为改进经济计划和经济管理服务。数量经济学虽有它自己的基本原理、原则及其具体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在应用中,完善经济计划、管理、预测和决策,是发展这门学科的宗旨。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数量经济学与数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数学为数量经济学提供数量分析的一般方法,而数量经济学向数学提出如何适应经济问题特殊需要的课题,给数学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社会经济统计学用统计方法来反映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经济学则在此基础上用模型方法对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除其他核算(如计划会计、业务等)外,统计资料是数量经济学的基本资料来源,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为条件,同时又不断促进统计指标统计分类、统计方法,以至统计理论的改进、革新和发展;系统科学给数量经济学提供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的系统分析方法,而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又丰富了系统科学的内容,为系统科学的发展扩大了基础。此外,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在内容上有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和侧重面不同。后者只研究生产力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前者还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后者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微观问题,前者是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宏观问题的研究。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8)的排名,目前国内设置数量经济学专业及其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设置数量经济学专业的高校主要有国家和地方两级的综合类、财经类和理工类等三类高等院校。其中,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逐渐成为国内数量经济学专业、尤其是研究生人才教育的领先机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应用和重方法、轻能力等问题。另据调查,我国目前以金融领域为代表的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现状也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3】。具体地,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

(1)各层次人才间的差异性还不明显,培养规格还需明确界定。

(2)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3)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比重还不尽合理。

(4)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重视不够。

第二、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不合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学生对其评价也最低,给出"不太适应"和"很不适应"答案的比重最高。

(2)不同层次专业课程设置的相互衔接和递进不明显,简单重复的较多。且在教学内容、深浅程度方面与本科体现不出差异,导致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尤为突出,也为进一步接受博士生教育造成一定困难。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能有机结合,缺乏实践环节。

(4)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1)近60%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一般。

(2)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应试教育模式也很难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师资队伍结构方面:

(1)授课班级规模越来越大,但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不足。教学管理水平差,教学效果有所下降,部分教师因为工作量过重而无暇精心指导学生,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2)由于新引进的教师较多,良好的梯队尚未有效形成。

(3)教学内容的更新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创造国内外实务和理论交流的机会和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的当务之急。

与综合类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功能定位不同,财经院校多是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院校,其培养主要目标是高级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从上述关于数量经济学学科内容和性质的介绍表明,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价值和关键难点就是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造诣。其中,从普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总之,积极推进数量经济学在内的财经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改革,必须基于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实际情况。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资源,也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理论机制和现实途径。

二、财经类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理论

按照高等教育学的一般规律,研究生培养也同样是分层次和类型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上述基本特点中,专业性是随着学科在特定方向上的拓宽和应用,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的。而前沿性则是相对于基础而育,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至于研究型,因专业前沿属试探研究性领域,仅仅靠知识的传授和吸纳显然无法进入,必须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才能有所作为。因而,以各种方式参加生产新知识的科研过程,是研究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其社会科学学科的一般属性决定了其人才的质量是整个教育的核心,而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志。【4】

综合分析财经类院校硕士研究生现有的一般和典型的培养模式,针对财经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下我们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理论,提出了两种不同内涵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的财经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地,对于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在完成必要的基本理论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经验概括为理论的能力的培养模式。

事实上,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理念,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规范,就是培养功能的目标定位。这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而教育的社会效用的高低,则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从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在现有的功能系统简单静态分析理论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阶段性动态功能强度分析。综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实现机制问题的研究,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5】【6】,我们提出了如下的价值工程功能定位系统理论。其中,采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图示方法概括性表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定位系统动态性和能动性理论见图1、图2和图3。

总之,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的前提,应是其培养功能定位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而其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基于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和高等教育内在属性的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理论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

三、结论

本文针对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讨论,依其自身逻辑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系统性观点:

第一、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

第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资源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理论机制和现实途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的两个核心要素。

上述结论,也可以作为关于财经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的一般性借鉴和具体化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孙朝,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8

3、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毛洪涛,《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0期

4、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6,№.8

5、赵耀文,价值工程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基于高校财经类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研究,《价值工程》,2008,№.4

6、赵耀文,价值工程的系统,《价值工程》,1994、№.5

作者简介:赵耀文(1965.9-),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投资分析、创新与创业研究

上一篇:德国企业如何拴住员工心 下一篇:盈健医疗增长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