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的理论与治疗

时间:2022-10-21 12:03:14

音乐疗法的理论与治疗

摘 要:音乐治疗的理论主要以西方神经科学为基础,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国内后焕发了新的生机,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新理论及技术。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发展还在起始阶段,但其获得的治疗效果是受到肯定的。

关键词:音乐疗法;心理治疗

1.历史与现状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人类所发现。音乐治疗是一种结合心理治疗与生理科学的一门治疗技术。是利用音乐、节奏对患有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求助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形成的发端于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厉希滕达尔医生提出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开始得到科学的研究。随着这种新颖而带有艺术创造气息的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开始了职业化的趋势。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音乐治疗技术传播到美国并得到飞速发展,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设置了音乐治疗的课程,开始正规地在大学里培养音乐治疗师,相关从业人员与日俱增。1950年,音乐疗法协会(NAMT)在美国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首家从事音乐疗法经行治疗的行业协会,也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6个国家也先后成立了类似组织,近150多所学校开始相关课程。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受到各国治疗师的认同。1979年召开的首届全球音乐治疗学术会议,标志着音乐治疗的国际化。据统计,目前美国的专门从事音乐治疗的注册医师约4000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50多人。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我国古人所发现。《黄帝内经》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肝,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和正心也。”这些观点都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上表达了健康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在古代的医书中能找到很多类似的观点,然而最终也并未形成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音乐治疗在美国的发展与普及,音乐治疗理论才开始在美国被介绍到国内的心理治疗界。1979年,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介绍了音乐治疗理论,成为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的先声。随后,尽管发展较晚,但这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很多国内治疗师都乐意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心理治疗,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发展出音乐电疗、疗养院精神院音乐疗法,对心身疾病的音乐疗法、对老年病的音乐治疗、对儿童智障的音乐疗法等。[1]同时,国内心理治疗师也做出了本土化的努力,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模式,把中医治疗理论传统融入到音乐治疗理论中。1981年医院发展出结合传统针灸的音乐电疗法。因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国情,音乐治疗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医疗单位,到目前为止,国内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音乐治疗。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总体而言,音乐治疗国内的状况是起步晚、发展快,处于幼年阶段。

2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在西方主要以神经科学理论为基础,也有学者提出细胞学说的治疗理论,理论的性质以协调学说为主流。音乐治疗理论引入国内后,收到中医学者的关注,并与中医传统理论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治疗特色的音乐治疗。

2.1 大脑边缘系统学说

有研究认为适当的音乐可以调节大脑边缘,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大脑边缘在发生学上属于人类大脑中比较古老的结构,作用上并不如大脑皮层那样精细,是类似于非特殊投射结构如网状结构的第三调节系统,与内脏活动、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和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作为统合传入神经信息的大脑区域,它接受邻近新皮质的传入纤维,向视丘下部、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纤维调节抑制大脑皮质功能。有研究认为,与情绪有关的身体反应、精神症状以及欲望不能满足等身心失调均是由于新皮质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失调所致,而音乐作为一种感觉输入,可以调节这种不协调,有舒缓身心的功效。[2]

2.2 网状结构学说

与大脑边缘系统相似,大脑网状结构也属于非特异投射结构,从功能上划分它可以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控制着机体的醒觉或意识状态,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等;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网状结构也接受五官传入信息以及躯体和内脏的传入冲动,整合后再把信息传递到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上,再传入大脑皮层。网状结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唤醒大脑,音乐能够作为一种刺激源,刺激网状结构发挥或抑制其唤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恰当的音乐能够协调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区域间的关系,促进大脑健康。

2.3 细胞共振学说

细胞共振学说是一种机械学说,它是一种假设,认为人体的细胞一直处于某种和谐振动频率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人类机体协调的前提。而音乐的和谐频率能够干预细胞的振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的目的。目前这种理论只是一种解说,还缺乏充分的科学验证。

2.4 音乐疗法的五行学说

在古代,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便一直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相生又相克称为“五行”,而宫、商、角、徵、羽组成“五音”。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通过五行学说这种五行辩证观,中医理论清楚地阐述了“五音”、“五脏”与“五行”的内在联系,为音乐疗法的中医治疗观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心理治疗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治疗视觉。如角音属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徵音属火,通心,运用徵音可“养阴助心”。这些理论将音乐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是中医音乐治疗的治疗基础。只是国内有关五行音乐疗效的研究仍不多,还处于理论整合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评价。

3.音乐治疗的方法

3.1 被动疗法

是一种艺术疗法,让患者欣赏优美的音乐,通过音乐的各种特性,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影响来访者,达到调节身心的治疗目的。[3]音乐的选定需要个体化,必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素养、个性等选择适宜的音乐。被动疗法是目前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

3.2 主动疗法

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爱好,让其参加一些以治疗目的的音乐教育、学习、排练和表演活动,以激发患者的情感,促使患者身心健康。主动疗法适合那些积极的,对音乐治疗表现更多兴趣与参与性的患者。

3.3 音乐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是具有中国治疗特色的音乐疗法。操作过程是先把音乐信号转换成频率一致的(一般为中低频)的电流,然后把电流通过针导入到穴位或病患部位进行治疗。是物理治疗学中低频冲电疗法的一个新领域。

4.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神经官能症、抑郁症以及功能性头痛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ADHD患儿的治疗也成效,提高他们的合群性以及注意力。镇静性音乐能使手足徐动症的患者放松,刺激性音乐有助于痉挛的协调。[4]此外,对于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以及儿童孤独症,甚至重症脑损伤病人,音乐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斌余 方施俊. 音乐疗法的国内外进展江西中医学报 2009(8):89~91

[2]郑璇徐 建红龚 孝淑. 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护理杂志 2003(7):42~43

[3]李亚静. 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3(3):225~227

[4]蔡建伟. 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康复中国民间疗法 2000(11):46~4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 434023)

上一篇:浅谈检验检疫溯源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 下一篇:为艺术“蜗居”一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