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有神意象生

时间:2022-10-21 11:02:31

早就听说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金融培训学校副校长于广生不但喜欢绘画,而且擅长画人物画。起初余并不以为然,没把这位“业余”的 “大书画家”怎么当回事。然而,当朋友将“于校长”的画作予以展示时,余顿然感叹:东北吉林确实是“藏龙卧虎”之地……其人物画笔道老健,画中有物,物中有韵,韵中有味;既有技法,也有内涵,更有境界,颇具大家风范!

观于先生画作《喝酒图》,他将古人“品酒悟道”、“坐看云起云落”的风姿,描绘得惟妙惟肖,让观赏者顿启画心,掸拂去岁月的风尘,徜徉回历史的长河中,与古人共同感悟沧桑!画作不但显示出画家非凡的素描手法,还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底蕴,他将古人那种“把酒问青天”、“心忧天下”的精神风貌,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

再观其画作《钟馗仗剑图》,气势飞扬,行笔连贯,线条雄毅。钟馗流传于世的画像很多,但余认为,多数画作将其描绘的过于俗气、媚气、霸气!而于广生却将钟馗仗剑的那种雄姿,那种敢恨、敢怒、敢战的鲜明个性,淋漓尽致地坦呈出来,钟馗的豪气傲然而出。画功真切,情之诚挚。

观赏于广生的画作,就可发现,其画作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画人咏志。其绘画多以古人为“楷模”,涉及不少历史人物。无论是《关公》的昂扬浩歌,还是《舌战群儒图》的声嘶力竭,画面的笔墨都“彰显”出其“轻薄摹画,重在写意”,挥毫时流涌出的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之情,这种深情似乎和画中的古人达到了一定意义上的默契和精神上的相通。

“以线造型”、“意象造型”、“似与不似”似乎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基本技法。而纵观于广生的人物画作品,还可看出,其知法而不死守法度,情于笔中,心入境中,没有炫技。毫无疑问,于广生是一位具有清醒的文化前卫意识的书画艺术家。他既非以皈依西方的形式来反传统,也不是选择回归传统的方式来反西化。他所选择的不断变化的图式表象,在他的绘画理念中,没有终极规范!他已真正进入了与名利无关的“放松绘画创作”境界,这可能也是于广生的成功之处。

于广生自幼喜欢美术,并执迷于绘画理论和古典诗文中,从中吸取古代文人那种洒脱、豪放与浪漫的情怀。其尤为喜爱人物画,通过临、读大量的名家人物画和人物写生、速写,对中国画的造型、笔墨有了最初的认识和理解。后于广生拜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戴成有教授门下,其在绘画技术和绘画理论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对中国画在写人、写心上有了更深的认识,知晓了对于中国画而言,没有干湿浓淡就没有墨,没有提按转折就没有用笔,没有梳密交叉就没有结构,没有强弱虚实就没有气韵。他的绘画也开始由完全写实向追求“大写意”探索了,由于其勤学苦练,终于学有所成,并成为戴成有教授的得意门生。

于广生之所以取得成功,还在于他能够融会贯通。对于许多画家来说,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各有不同,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大境界上殊途同归。

余非常感谢于广生那些能启人心智的绘画,在余写下这些文字时,余的心已与那些画中人物有了深切的意会,这就是余观赏于广生画作后的一些杂感。(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调查与思考》编辑部) 

上一篇:走稳每一步 下一篇:我读我写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