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10:50:26

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摘要】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1]。

【关键词】血常规 检验 因素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1]。笔者翻阅国内血常规检验的相关报道和根据经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人为、生理、仪器、试剂等因素。现总结如下,以供临床检验参考。

1 人为因素

1.1 标本的采集 血常规检验标本常用静脉采血法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法。根据各类文献报道[2~4],静脉血采取的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末梢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因此血常规检验宜采用静脉血。采集合格的静脉血标本应注意:(1)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 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2)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3)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6)采血时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7)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5],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8)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血液比例过高时,容易出现微凝块,可能阻塞血细胞仪;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导致结果不准确[6,7]。

1.2 标本的保存、运送及测定时间 患者标本应有明确标记,与医师申请单内容相符;标本运送要专人专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对不能及时送检或测定的标本,必须采取保存措施,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采集后的5min内或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edta抗凝的末梢血至少应在15min后测定;预稀释标本一般需在标本制备后10min内检验,如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其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h[6,7]。

2 生理因素

患者的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服用药物、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采血时应询问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检验的药物,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等剧烈运动,冬季应将患者暖和后再采血。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细胞各参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进食、喝水后,血液会有生理性稀释作用,rbc和hb检测结果会有所下降,剧烈运动后血液浓缩,此时迅速采集血液标本可使rbc和hb检测结果增加约10%。因此对于动态观察指标的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某一时间检查,以尽量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7]。

3 仪器因素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因其检验数据精确、分析数据时间短,普遍用于血常规的检测。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类和五分类两种,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的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数量过少,这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8]。

4 试剂因素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检查校准用的标准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外观有无变化,然后连续测定标准物11次,第1次数据不用,从第2次到11次计算均值、标准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检查测定结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如果条件不允许,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直接影响血细胞的检验,如质量不好,可造成溶血不完全,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偏低。另外,也可使白细胞变形、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6]。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就要在检验的每一步骤中按规程认真操作,把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有疑问的要追寻原因,及时纠正潜在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重庆医学,2006,35(18):1694-1695.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3]陈兴章,柴富萍.白细胞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2.

[4]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00-350.

[5]马洁,陈丹霞,黎永新.急诊血细胞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35-536.

[6]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9-80.

[7]赵晋芳.浅谈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实用医技杂志,2008, 15(23):3077-3078.

[8]张云霞.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点滴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6.

上一篇: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的临床应... 下一篇:经皮肾镜取石术179例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