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07:51:03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要:《汽车工程概论》是一门课程容量大、服务专业面广的基础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介绍了进行该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具体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工程;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7-03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同时汽车的普及,大众对汽车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因此了解汽车知识势在必行,而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接受系统的学习。太原理工大学从2007年就开设了全校公选课《汽车工程概论》,车辆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电、机测、液压方向也开设有《汽车工程概论》课程。该课程容量大、服务专业面广,因此对其进行教学建设和实践十分必要。本文对《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划分教学层次,采用多元化的课程目标

《汽车工程概论》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三个工科专业,同时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公选课。由于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对汽车知识要求的深度广度不同。因此可以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

A层次是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对车辆专业,《汽车工程概论》课程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及早地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将该课程从原来的第3学期提前到第1学期,这样车辆专业的教师在第1学期就与学生有了直接接触,便于解答学生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进行专业介绍和教育。《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知识,明确车辆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车辆工程课程体系的大体框架,激发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B层次是针对机械和工设专业的学生。对这些专业来说,《汽车工程概论》是唯一的汽车类课程,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组织教学。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汽车的性能及相关新技术,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未来可能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提供汽车背景知识。

C层次是针对全校学生的公选课。这部分学生工科知识比较弱,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要求方面更强调基本概念。其目的和任务就是普及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趋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鉴赏汽车的能力,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

依据《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三个教学层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

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体系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汽车性能与法规和汽车新技术等知识,以及汽车行业现状、汽车运动、名人名厂名商标等内容。教学体系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相关基本知识,又要反映汽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精练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以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标准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应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了解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和汽车电器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工设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了解汽车车身结构及造型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

1.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好《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组织保证。为了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老教师亲自授课,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2)安排经验丰富的教授给青年教师担任教学指导老师,帮助新教师找出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及教学语言表述等方面的问题;(3)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组织教研活动,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学内容、进度和要求,增强了教学的计划性和严肃性;(5)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来,以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组织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承担教改项目和教材编写,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7)加强新技术培训,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充实自己,如果仅满足于已有知识,将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提高了《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而且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良性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为本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课程组教师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2011年编写了由国防工业出版社组织的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工程概论》。教材编写力求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及应用技术成果,而且还包含汽车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本教材由“汽车工业发展史、汽车的分类与特性参数、汽车结构、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维护及运行材料、汽车排放与噪声、新能源汽车”七个基础平台组成,形成了《汽车工程概论》教材体系。教材结构体系经过精心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和循序渐进的叙述顺序,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同时,为了与本课程教材配合使用,编制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投入使用,效果较好。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较为广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讲授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点不同。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授课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汽车厂商文化、品牌文化、汽车名人文化、美学文化、著名车展及赛车运动等汽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工程技术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汽车结构这一章节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对汽车内部的结构很难搞清楚,对汽车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验数量,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探索汽车发展的内在规律。本课程的实验是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基本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我们将实验课时由2学时改为4学时。最初开设的实验有汽车发动机构造认知、汽车底盘构造认知两个实验,随着实验和实训设备的增加,如新购置了桑塔纳轿车和帕萨特轿车电器实训台、汽车模拟驾驶仪,实验教学在继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汽车电器认知试验及汽车模拟驾驶实验。通过汽车模拟驾驶使学生切实感受对汽车相关系统的操纵,理解各系统的相互配合,如起步过程、变速器换挡过程时离合器操纵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实验环节的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较多,我们安排学生分组分批到实验室,保证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同时为了确保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编写了相应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通过实验课程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更加深入地理解汽车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汽车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太原理工大学晋翔车队组织的节能车大赛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汽车工程概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互动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存储量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初步开发完成了《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及汽车文化知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图表、图片以及大量的专题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原来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汽车构造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实验录像等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快就建立起清晰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将最新的汽车技术带到课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广大学生得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汽车工程概论》是针对车辆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该课程还是全校公共选修课。通过对《汽车工程概论》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汽车知识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师资队伍的师德教风、教学水平、教学的规范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也激发了教师参与各种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召文,高伟.高校非汽车专业《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7).

[2]肖生发,罗永革,等.“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A]//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论坛论文集[C].2010.

[3]计云萍,任慧平.“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9,(6).

[4]宋景芬,张国方,等.大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论汽车文化教学体系设计[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Abstract: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is a basic course of large capacity,wide service.The paper introduces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from curriculum target,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staff,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etc. Throug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improve teaching quality,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gain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automotive engineering;course construction;course practice;teaching quality

上一篇: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建议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