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

时间:2022-10-21 07:41:59

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兴趣、授之以渔、实践活动三者要紧密结合,它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4-2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束缚,老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分数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却没有诺贝尔获奖者。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生成的途径

1.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生成的原动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

在教授《兰亭集序》时,我以周杰伦《兰亭序》的歌曲导入,新颖、可感,继而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从而对其人、其书法、其文学都有一些认知和理解,在课堂中又插入央视《探索与发现——千年书圣2》的相关内容。于是学生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不由自主地交流起来。此时,学生的学习已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自我要求主动学习了,看到他们或讨论、或陶醉的朗读、或挥笔模仿王羲之的书法……此时教师无需多讲,把时间交给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学。

如教扬子的《十八岁及其他》时,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感知父母之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不妨,来个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家长读《十八岁及其他》并给孩子写信,学生读《十八岁及其他》并给家长写信,老师读《十八岁及其他》并备课,然后三方齐聚多媒体大教室,现场来交流、学习这篇文章。看到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精心包装的书信以及现场和家长的深情相拥,我感动了,我也知晓了教学原来还可以这样去教,解放学生就是解放自己。老师不要完全包办学生的学习,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激起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要求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声情并茂的朗读、风趣幽默的故事、教学相关的视频、寓意深刻的的警句、老师激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2.授之以渔,自主学习能力生成的根本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关于教与学的关系,古老的《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韩愈在《师说》中也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先贤们对于教学的理解,强调了“学”在“教”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学,还谈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还谈什么教学。为此,老师们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的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捕捉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

语文的学习,就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而这种体验务必要建立在学生主动获取、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每一篇课文或其它学习材料,学生要主动地读,在读中咀嚼和感悟,在感悟中升华。阅读过后,学生还要积极主动地写下所思所想,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想化成凝练的文字或深邃的思想。在课堂上,学生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外,也要积极参与到语文社会活动中,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会、汇报演出、激情演讲等,都要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老师教会学生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的方法。学会适应社会的方法,就是学会不断从社会中获得新知识,能够在实践中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这也就是自主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本领,学生拥有的方法越多,自主学习的本领就越强,就有可能把课堂学习迁移到课外去,并能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进而解决新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3.实践活动,自主学习能力生成的催化剂

语文教学不应固守陈规,而是要打破传统的课堂阵地,多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要通过活动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加深对语文文本的解读和体验。演讲、表演、参观、访谈、写作、朗诵等都是语文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催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雷雨》,我让学生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上演,听到这个消息,学生欢呼雀跃,爱表演是青年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能有一方展示的舞台。因为要表演,学生就得要熟读文本,背诵台词,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表演者之间的磨合,团队的配合等。最后学生的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言而喻,老师教学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语文的素质自然都到了提升。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自主学习的催化剂,也是课堂上老师的满堂讲解难以做到的,活动中的体味只有实践了才会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万家纯.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语文,2010(04).

[2]刘黎.浅论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语文知识,2011(04).

[3]杨淑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4]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李菊梅.从接受学习到研究性学习[J].咸宁学院学报,2004(05).

[6]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4).

上一篇:确定古诗教学内容的四个着力点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调查分析社区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