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的艺术形象

时间:2022-10-21 07:26:57

解读《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的艺术形象

内容摘要:爱伦・坡(Allen Poe)在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他短篇小说的成就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他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的性格,他神经极为敏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疯子艺术家。

关键词:爱伦・坡 罗德里克 过敏性 艺术家

埃德加・爱伦・坡在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他短篇小说的成就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恐怖故事中,坡以极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角度,把“恐怖和美丽奇特的结合在一起,让理智和疯狂难分难解地并存,扩张着读者的想象力,试探着读者的承受力,给读者一种恐怖和奇谲的享受。”[1]在最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里,爱伦・坡不仅描述了一幢阴气弥漫鬼影憧憧的古宅,描写了面无血色病入膏肓的主人罗德里克・厄舍,还描写了被当作已死之人而葬入棺材的马德琳在地下躁动,并突然出现在门口。坡的目的就是要唤起读者心中的恐惧感,并通过叙述者强调莫名的恐惧。本文分析罗德里克・厄舍的性格,他是一个神经病患者,神经过敏害得他很苦,他完全活在异样的恐惧里,但他酷爱绘画,所以他是一个疯子艺术家。

《厄舍古屋的倒塌》引发了很多问题,评论家们都无法解答,如:叙述者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为什么要先把叙述者请来?实际上,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就是罗德里克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它一直被忽视或被搁置一边,只把它当作增添故事的气氛罢了。尽管在坡的艺术创作中,气氛的制造非常突出,但罗德里克的艺术作品的作用更重要。一方面,它最能解释罗德里克的性格,直接指向故事中存在的矛盾:厄舍家族的遗传以及厄舍府的环境使罗德里克神经过敏,正是他的过敏性神经使他成为一个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艺术家,但遗传和环境又注定他这种努力必定会失败。

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叙述者把罗德里克的想法都当成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和疯子的幻想,尽管他把在厄舍府发生的一切都做了合理的解释,但仍然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亲眼看到死者马德琳走进房间,倒在了她哥哥罗德里克・厄舍的身上。叙述者认为罗德里克整天都沉醉于他的画中,“凭他那精巧的幻想力,构思着一幅幅画面,一笔一笔画着,变得模糊不清,看了不由人寒噤……他的构图绝顶简单、笔触鲜明,真引人注意,也摄人魂魄。世上只有罗德里克・厄舍这人,才描出了思想。至少处在我当时的环境中,看到这抑郁症患者打算绘在画布上的纯粹空想,心里就无限恐惧,叫人受不了……”[2]这些描写只说明一点:罗德里克・厄舍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本能的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他们便由与外在世界的关联转向内在世界,试图通过自由的主观幻想来解除压抑、宣泄情感、获得快乐。”[3]

叙述者把罗德里克的身体状况同他的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就是为了加深对他性格的印象。罗德里克显然生活在一个审美的世界里,他的审美力及创作能力都得到开发和提高。罗德里克得到极大提高的审美能力是“厄舍家族与生俱来的邪恶”,其中包括罗德里克祖先之间的。在故事中,罗德里克和马德琳肉体上的虽然没有任何暗示,但马德琳逐渐失去知觉而罗德里克意识的增强说明男性和女性在厄舍家族悠久的历史中所发挥的相对作用,最终结果戏剧性而又必然地落在了罗德里克和马德琳身上。他们兄妹软弱无力,无法完成,最后双双死去,厄舍家族也就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艺术家比其他人感情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能力,更敏感。厄舍家族世代相传的敏感性在逐渐的增加,其中包括。产生的后代的敏感性更严重,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最后殃及罗德里克和马德琳,他们都变得病怏怏,无能为力,家族必毁灭、古屋必倒塌。

罗德里克是一个敏感的艺术家,故事冲突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房子是有感觉、知觉的,它对厄舍兄妹影响极大,他们成了它的囚犯。“艺术创作的动机是本能欲望压抑与升华的产物,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文学艺术作品是性本能升华的体现,是创作家的本能欲望求得满足的一种方式。”[3]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4]爱伦・坡把无生命的物体看作是有知觉的,这是他对自然的认识,从广义上来说是“超自然的”。罗德里克认为古屋及周围的气氛具有“可怕的感染力,好几百年来就决定了他家族的命运,也把他害成了现在这副样子――变成了这么个人。”[5]厄舍府、厄舍家族的遗传和他周围的环境赋予罗德里克独特的灵感。的家族邪恶使遗传性的感觉在增强,尤其在男人身上,家人及所住厄舍府的共同参与两相结合使罗德里克成了艺术家。古屋长期与厄舍家人相伴,因此也有了极为敏感的遗传特征。马德琳和罗德里克生理上都没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古屋就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心毁掉厄舍家族,它不这样做都不行,因为在叙述者的记忆中,厄舍家族早已开始走向衰亡,因为只有通过男人,家族的特性和姓才能传承下去。“厄舍这族人虽有来历,自古以来却从没有过不衰的旁系子孙,换句话说,就是一脉单传,也永远如此……好几百年来,房屋的特色可能影响了他们家的特性,……正是一脉单传的缺陷,缺乏旁系支亲,因此财产和姓氏总是父传子,子传孙,时代相袭,到后来终于混为一谈,庄园原来的名称就此消失,成了‘厄舍府’这一古雅的双关称呼。”[5]在叙述者第一天到达厄舍府时,他就注意到了古屋“一条看不太清的裂缝,从正面屋顶上曲曲折折地裂到墙根,消失在阴沉沉的池水中。”[2]或许这裂缝在罗德里克出世时就有了。

但是罗德里克不能接受家族灭亡的命运,他要为作一个艺术家的个性而努力。但是厄舍府不允许这样的个性存在,他凭直觉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觉得任何让他个性存在的真正希望一定在家人之外,在厄舍府之外,他必须与家庭彻底决裂。正是这种模糊的认识,他才请来了叙述者。罗德里克多次试图通过唯一途径――他的艺术作品,向这个没提及名字的朋友表达自己半恐惧的心理,虽然他表达模糊,但还是道出了厄舍府对他“生存意义”[5]的影响。叙述者向读者介绍罗德里克的想法,但几乎没有提到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不过他首先描述了罗德里克的绘画,他认为这些画是“纯粹的空想”,似乎要画出厄舍府导致灵魂与肉体毁灭的恐惧。叙述者能够详细回忆起来、并能用语言来形容的一幅画具有相当深刻的含义。“有张小画描出一幅室内图,不是地窖,便是隧道,其长无比,是个巨型,四壁低矮、光滑、雪白,没有花纹,也没剥落。画上某些陪衬表明这洞穴深深埋在地下,面积宽广,但不见出口(通风口),也看不见火把,什么人工光源都没有;可是,满满一室的强烈亮光四下翻滚,整个洞就此沐浴在一片不相称的阴森的光辉中。”[2]

甚至在马德琳死后,叙述者帮助罗德里克把棺材放在地窖里,但他都没认出罗德里克的画其实画的就是他妹妹的坟墓。看得出来,罗德里克很想用这幅画和叙述者交流,因为它暗示罗德里克很怀疑自己的精神状况,并试图通过叙述者达到理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他试图通过一首诗《群魔闹宫殿》向叙述者传达他内心的恐惧,但叙述者忽略了。这首诗实际上罗德里克描绘的是他担心自己精神失常而不是目前的状况。在他们接下来的讨论中,罗德里克向叙述者解释了那座活生生的、有知觉的房子一直对他的影响。叙述者又一次把罗德里克的想法当成了一个疯子的糊话。

对罗德里克来说,时间已经没有了,他最后想通过叙述者逃离古屋的努力也失败了。毫无疑问,在故事达到高潮时,叙述者仍然不明白罗德里克内心的挣扎,所以他叙述者尖叫道:“疯子……疯子!”[5]因为叙述者没疯,所以他根本进入不了罗德里克的内心世界,当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了。罗德里克正处在感觉极为敏感的发展阶段,他正在同环境和遗传抗争。古屋、马德琳和他的祖先限制了他的个性。只有打破这些限制,罗德里克才有希望获得作为男人和艺术家的自由。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快完蛋了,因为马德琳即将死去就是他完蛋的先兆,所以第一步,他要隔断和马德琳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请来了外人――他儿时的朋友――叙述者,不再与妹妹马德琳接触。最后,马德琳先死了,罗德里克似乎已经赢得了第一场胜利,他一直担心的也就不存在了,他看到了一线希望,马德琳再也不能牢牢控制他的个性了,实际上,就是不能再限制他的行动,比如,离开厄舍府。

随着马德琳力量的毁灭,罗德里克已获得相当程度的自由。因此,当马德琳陷入全身僵硬症昏迷状态时,罗德里克迅速把她葬在坟墓里――地窖。从仁慈的角度,他可能不知道那时马德琳还活着,但也有可能是他的心愿,希望他妹妹早死,他就可以解脱了。他以为他成功了,但又不敢肯定,因此把她埋在没人可以验尸的地方。但他内心还在苦苦挣扎,因为他逐渐意识到马德琳与厄舍古屋同在。马德琳并没有死,最后古屋施展其巨大的威力,撕开棺材,甚至掀开了罗德里克和叙述者呆着的房门,好像数分钟后古屋就会倒塌。而叙述者轻描淡写,他认为房门是被一阵风吹开的,“但谁知这时门外当真站着个子高大、身裹寿衣的厄舍府那位马德琳小姐。”[5]最后,罗德里克致命的弱点――极端敏感性――毁了他。极端敏感性正是他的本性,想成为艺术家的本性,让他渴望自由的本性,但又让他永远无法获得自由的本性。

注释:

[1]张冲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47.

[2]爱伦・坡著.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6-47,43.

[3]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0-241.

[4]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85:116.

[5]爱伦・坡著.爱伦・坡短篇故事全集(英文)[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44,135,139,152.

罗德琼,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上一篇:从《康复的家庭》中汲取共生的力量 下一篇:论沈从文《边城》的叙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