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探析

时间:2022-10-21 06:27:23

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探析

摘要:房屋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解决好裂缝问题既可以保证住宅的使用性能,也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本文分析了在施工中控制房屋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房屋裂缝;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房屋裂缝种类

1、多数房屋的顶层裂缝最为突出, 尤其是房屋顶层的两端最为严重, 房屋中部及自上而下依次减轻;

2、裂缝的形状多为“八”字斜裂缝, 以窗台角尤为突出;

3、屋面、墙面、地下室出现不同程度的阴潮或渗漏现象;

4、外墙抹面裂缝, 出现空鼓或脱落;

5、房屋抗震加固后产生裂缝;

二、房屋建筑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钢筋混凝土为10×10-6,砖砌体为5×10-6),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2、沉降引起的裂缝

由沉降引起的裂缝, 仅占裂缝总量的 1%左右, 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沉降裂缝的主要特征是: a. 裂缝大多呈正反“八”字形, 尤以底层窗台角部最为突出; b.部分纵墙或横墙出现水平裂缝。

3、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墙皮上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墙体开裂

4.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4.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4.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三、房屋建筑中裂缝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工程材料的质量

工程材料、设备作为防水工程所需的必要资源,无论在计划采购阶段,还是管理、投入阶段,都要把责任制落实到个人,严格把好质量关。一般而言,底板钢筋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其物理力学性能必须通过复检才能使用。在进场前要保证水泥标号是否与要求相同,这时需要抽样调查,如遇不合格的水泥原料,需要进行清退以保证合格优质的混凝土的制成,外加剂要保证有产品合格证。在材料投入使用阶段,必须按照计划消耗定额进行放料,严格监督材料的投用量,并做记录。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材料各种标准共有四十多项。不论是使用认证还是现场材料复验,均应首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产品检验,把好裂缝控制第一关。

2、控制墙体裂缝

2.1对于顶层楼板与墙体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 可采取于墙体间设滑动层的方法, 主要设于两端部墙体, 可增设配筋网提高抗裂能力;可进行圈梁截面削减, 调整或将圈梁分段浇筑, 留置后浇接头洞口, 使构造柱与圈梁、墙体变形同步, 避免圈梁出现悬空现象。

2.2对于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门窗框与墙面交界处、基层平整偏差较大等部位出现空鼓、裂缝情况。对于这种裂缝主要是做好抹灰前的基层处理:

2.2.1混凝土、砖墙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 应事先剔平或用 1: 3水泥砂浆补平; 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或用 1: 1 水泥砂浆掺107 胶先薄抹一层, 24 h 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不同基层材料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片, 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两边不小于 10 mm;

2.2.2抹灰前墙面应浇水。加气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 应提前浇水, 每天两遍以上, 使渗水深度达到 8 mm~10 mm, 混凝土墙吸水率低, 抹灰前浇水可以少一些。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 或抹上的砂浆已干掉, 则抹下一层砂浆时, 应将底层浇水润湿, 避免刚抹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 产生空鼓;

2.2.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以使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 且与底层粘结牢固, 并便于操作和确保工程质量。 

3、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深基坑建设都是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完成的,这就使得混凝土在配合比方面尤为关键,尽管如今混凝土生产逐渐商品化,但施工单位决不能因此大意,导致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滋生。比如在深基坑钢筋混凝土中砂石的含土量等因素,都是应该引起相关人员所注意的。必须严格依据抗渗等级要求,并根据现场工程实验室科学计算出的配合比,并自动设定好计量,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众所周知,由于高层构筑物深基坑工程混凝土的方量十分大,在运送混凝土是通常都是采用泵送的方式运送,因此在泵送之前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泵送要求,也可以避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裂缝。现实施工当中,水池抗渗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18cm 以内是最好的。

4、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 以内开始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但在干燥、炎热气候情况下采取提前养护,缩短到2~3h 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砼浇水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则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的温度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湿和养护措施,使砼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于过大,可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永生 . 混凝土裂缝控制[J] . 山西建筑, 2008, 34( 7) : 168-169. 

[2] 张冬初,张正,张勇.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J].建筑科学,2007.

上一篇:城市屋顶花园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要点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