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时间:2022-10-26 02:56:00

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土建地基工程处理技术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为了和时代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被给予极高的重视,广泛地运用于电力土建方面,显示着其先进的水准和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的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现在更是朝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不仅实现了合理化和科学化,也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对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众所周知,电力土建工程建筑有着高、大、重和深等显著的特点,而这得益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随着电力土建工程对于地基承载力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不断地在发展中得以完善。要实现地基处理技术的长久性地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加合理、科学、节约资源和注重环保,则也成了当下不断努力的目标。那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一下在未来几年,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推进岩土工程的一体化应用

岩土工程在国际上仅三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岩土工程进入我国也仅十多年。但在土建工程里岩土工程的地位却非常重要,当前电力系统的岩土专业把勘察、试验、设计、监测、监理和施工合并为设计、勘察、施工和科研四个部分,但却没有岩土科研与施工专业。近些年来,我国每年投资近十个亿在岩土工程,因此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岩土工程是非常紧迫的。岩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在理论与方法上需要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和工程机械等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则需要设计、勘察、施工、监测、监理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二、推广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地基理论是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基理论。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施当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设计思想是首先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不足的部分再由桩来承担。其方法是在桩基的顶部加一层砂性土褥垫,相比不加褥垫的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能从20%提高到90%以上,这就解决了长久以来桩间土承载力是多少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1、确保桩和土能共同承担起地基的荷载

由于桩的模量要比桩土高,所以桩所产生的沉降量会比桩之间的土要小。而设置了褥垫之后会在压密的过程中使桩刺进了垫层,这样就可把上部的荷载量转移到桩和桩间土的上面,这时候桩间土的承载力就可超前发挥,桩的承载力便可相应的滞后发挥作用,从而起到了保护桩的作用。

2、垫层褥的强大作用

垫层的厚度对桩与土之间的水平荷载分担有调整的作用,如果垫层的厚度比较大,作用于桩顶和桩间土表面上的力差别就很小,桩顶承受的力就只占了基础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会减轻了桩顶所必须承受的水平力。这是由于水平的荷载力主要是由桩间土来承担完成的,基础总面积与褥垫之间的摩擦度一般能保持在0.2~0.4之间,这个就要比天然的地基抵抗水平作用力的能力强了很多。实践证明,当垫层的厚度比10cm还要大的时侯,桩间土的承载力便可以超前发挥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总起来说,垫层能有效降低桩基工程的投资总金额。

三、将地其承载力的作用值合理应用化

对于地基的承载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岩土工程师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以致于不能做到将其合理应用到工程中去,而本来完全可以减少的浪费和可以避免的风险的出现也成了工程上的一个问题。地基的承载力由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和使用值构成,而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也取决于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所谓地基承载力的基本值,即指的是在现场进行原位测试,如承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进行单个荷载试验进行。进行荷载试验时,三个地基承载力的基本值的极差没有超过30%时,那么求出这三个基本值的平均值就是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将其标准值在修正基础宽度和基础埋置深度后确定的。经过对设计值变形计算之后,降低或者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决定于计算出来的变形值是否大于或小于容许的变形值,那么这就是地基的承载力的使用值。

当然,当计算出来的承载力值没有超过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时,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地基承载力完全使用,只有根据地基的变形计算结果才能决定要用多少。地基的承载力使用值能够超过设计值而被使用,这应该在变形的容许值远远大于变形的计算结果时进行,对于所超过的值也不应当过大,应当符合国家的“地基规范”按照抗剪强度指标进行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然而当出现变形计算结果超过了变形的容许值这样的情况时,应当减少对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使用。由此不难看出,即便是同一个地基,其地基承载力在也可能在设计值和使用值上有着不同的体现,将地基承载力合理使用化,作为一个显示着重大作用的设计指导原则,在电力土建地基处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电力土建工程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四、正确选择人工地基桩的类型

不管是哪一人工地基,其作用都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说,对于同一种的地基处理应该作出多种备选方案,进而进行比较筛选,最后找出技术和经济都最优化的一种。

1、正确选取人工地基的处理深度

以变型控制作为基本原则是人工地基深度选定的指导设计思想。当大型建筑物的计算变型值已超过15cm的时候,就应启动人工地基处理方案。但是处理的深度不应过深,因为处理深度越深其投资量也就越大,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和浪费。一个合理的地基处理的深度应保证地基计算的变型值在5cm~7cm之间。这个设计指导原理,更有利于降低地基工程的投资。

2、人工地基桩类型的选择

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廉价与地方材料相对丰富的优势,那么桩型的选择也可根据实际来选定。①如果地基处理深度控制在10cm以下,且地基处没有地下水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选择用水泥土夯实桩并且用强夯处理法对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②如果地基处理的深度是在10cm~20cm之间时,并且出现地下水。那么在这个时候,应当首先消除地基的液化,再选择用振冲碎石桩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如果为了减少其变形,并且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为主要目的的时候,便应当选择用水泥搅拌桩振冲桩,同时使用压力混凝土灌注桩,达到强化的效果;③倘若此时地基处理的深度在40cm~60cm之间,就应当采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巩固处理;④如果遇到地基处理的深度在60cm之上时,就不得不用钢管桩甚至是H型的钢柱进行巩固地基。但是这样的费用相对较大,一般较少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土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现阶段,各种电力土建技术的建筑出现了高、大、重的特点,这种特别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费用也相应的高起来,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不断的集约化、科学化、环保化,为了我国的建筑行业长足发展,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崛远.刍议电力土建地基技术的发展[J].中华民居,2011(9).

[2]尧小亮.对电力工程中土建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2012(12).

[3]丁慧宇,马海洋.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深析[J].科技资讯,2011.

[4]邹广文.山西省变电站常见地基土处理方法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5]张芳芑.电力土建地基技术发展方向初探[J].电力建设,1998(8).

上一篇:试述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选用 下一篇: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