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华援助实录

时间:2022-10-21 04:40:49

苏联援助中国抗战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际法西斯势力不断恶性膨胀,德、日、意三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这对苏联从东、西两线同时构成威胁。此时的日本不仅要称霸东亚,而且还觊觎苏联的西伯利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苏联来说,积极援助中国抗日,以牵制日本,准备全力对付更加危险的德国可能发动的侵苏战争,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1932年12月12日,中苏宣布恢复20年代末以后一度中断的外交关系,并就对日双边军事合作问题进行了频繁接触。1934年3月,中国政府派军事代表团访苏。此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双方经过多年的外交试探、接触、协商,到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同时签定了中国从苏联购入武器的借款协定。1937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派军事代表团访苏,向苏方陈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及与苏联的利害关系,同苏方洽商了苏联对华军事援助事宜。此后,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开始陆续运往中国。1937年12月南京失陷,中国抗战形势更加险恶。中国政府呼吁美、英、苏等国家给予援助。1938年5月10日,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致电明确保证:“关于苏联方面援助一节,丝毫不必疑虑,苏联当尽其一切可能,援助正在反抗侵略者的英勇解放斗争中之伟大的中国人民。”

应中国政府邀请,自1937年11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参与援华的军事顾问中,包括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苏联元帅和将军。仅1938年5月至8月的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9次并肩作战,共击落日机62架,给日空军以有力打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等15名空中勇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中国抗战初期,苏联的援助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苏联对抗战的援助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具有示范作用。在当时德、意、日邪恶轴心已经形成的形势下,建立广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首要任务。然而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多次呼吁美英等国给予援助均遭拒绝。相反,美国还大量供应日本各种原料和军用物资。而苏联政府则在正确分析国际战略格局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基本趋势,排除了狭隘民族主义偏见,以实际行动反对了绥靖主义政策。既维护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又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并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战争树立了榜样。

其次,苏联在抗战初期的对华支援,不仅从精神上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而且对中国抗战从整体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巨大的有生力量,赢得了时间,挫败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苏联顾问在抗战初期重要会战中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为我军制定作战方针和计划起了一定作用。大批苏联空军志愿人员的直接参战,对中国空中作战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也应注意到:苏联对华援助的目的主要是使中国紧紧缠住日本,使其不能北进,防止由此导致日本对苏联进攻。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1939年起苏联开始放慢援助计划执行速度。1941年4月13日,苏联不惜牺牲中国利益,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实际上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抗战也支援了苏联。中国死死拖住了日本侵略军的主力,挫败了日本“北进”计划。日军1938年7月之所以放弃对苏作战的张鼓峰进攻计划,一方面是由于进攻失败,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中国的英勇抗战。

上一篇: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下一篇:日德两国领导人对二战不同态度的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