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性探索

时间:2022-10-21 03:19:0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性探索

摘要: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今,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的生活幸福感、身体健康状况、各人需求的满足,都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囊括的必要元素。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条件,更要注重社会生态平衡的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目前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廊坊市是一座集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诸多“两高”行业的城市,重工业的集成发展,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会成为污染现象频繁发生的部分原因。然而据统计:廊坊市在2013年中,一月份PM2.5超标28天,二月份上半月的15天中,重度污染天数超过4天,廊坊市环保局经过调查发现燃煤烟气、机动车尾气及各类扬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所占比率分别约为40%、35%、25%左右。日常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污染,使得廊坊市的空气可见度逐渐降低,人民的健康水平开始下滑,交通运输在雾霭的都市中也潜藏着重重危机。

生态环境问题,已然不是实施简单的环境保护措施,而是当今人们应该悉心思考并逐步筹划的严峻问题。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立足点。

一、弘扬生态文化理念,建设绿色廊坊

想要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理念的推行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倡导重工业产业的绿色工业化,推进启用新型环保技术,加大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提高普通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在生态文化的熏陶下,真正认识并体会到生态文化所带来的生活品质和优越感,才能够更好更顺畅地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有了生态文化理念,才有绿色廊坊的全民性建设。加强全民性的绿色环保设施建设,凸显绿色环保城市形象,这是建成绿色廊坊,弘扬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2012年年底,廊坊市完成植树造林25.4万亩,生态道路总计209公里,整个工程总耗资大约2.6亿元。与此同时,丹凤公园与环城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宣布开工。此外,生态文化艺术新区的规划工程也正式拉开序幕。然而,只用物质基础的建设来实现绿色廊坊是远远不够的。在物质设施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人们还需要从理念和思想上认识到生态文化的优越性。城市面貌的改观,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和维护,尤其是生态文化艺术区的发展,若没有全民性生态文化理念的植入,即便有了相应的建筑和场地,也无非是一堆无用的钢筋水泥。

因此,廊坊市绿色环保设施的建设基础必须建立在全民的生态文化理念之上,当生态文化意识进入人们的日常思维和关注范围当中,城市的发展和稳定才有可能全面而持久。在建设绿色环保设施的同时,加大生态文化知识的媒体宣传力度,展示生态文化现象给人民带来的实际利益,这些都有助于将生态文化的普遍概念广泛地深入民心。让人们深刻了解到,整个生态建设是集教育、工业、服务、医疗、交通、旅游等诸多产业为一体的巨大工程,这项工程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让生态文化理念与廊坊市人民的生活形影不离,才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进步而健康的精神培育能够推动物质建设,同时,丰沛合理的物质建设又能促进全民精神理念的发展,这是体现生态文化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力量相互促进的综合过程。努力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为建设绿色廊坊的目标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二、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廊坊幸福感

根本上来讲,人类的需求包含几个主要层次: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安全感和关爱的精神需求、尊重与荣誉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幸福感则是这几种主要需求在个人身上的内在统一和反射体验,因而,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物质基础,更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并充满关爱的生存环境,扭转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念,专注追求尊重荣誉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命实践。这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2012年起,廊坊市启动大规模资金,从教育、交通、医疗、园艺、服务等诸多方面加强建设,引入全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系统,提倡“菜篮子”工程,杜绝实用一次性餐具,交通路段加强绿化园艺,医疗设备与医保制度相继完善。从当地人民生活中的细节元素进行改造,每一项工程都带给普通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从根本上对当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进行革新。

据统计,廊坊市新型城市设施建设共投资260亿。其中:在人动密集场所修建30个便民服务岛以及5处便民市场,以便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要;实施交通改良工程,覆盖54条小街巷与4条无障碍通道,对39条里巷标志牌进行设置,共整修11所便民警务室,改造停车场28处,进而实现当地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加强当地卫生医疗条件改造,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治建设14座公厕,采用卫生环保的新设施来加强廊坊市卫生环保工作。另外,廊坊市还加强改造了19处小型体育设施,以便于当地居民实现户外锻炼。新型城市设施的建设落实,及时改造旧设施,实现设施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都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体现营造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想要建立稳固的幸福感,就要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样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的。一方面,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收入,只会使得少数拥有产业权的人群获得高收入,引发贫富论争和社会矛盾,进而将生活幸福感建立在金钱上,这与现代生活理念和现代文明相背离。另一方面,盲目追求经济生活发展,过度使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生态失衡,进而破坏生态,污染生存环境,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导致巨大的精神损失,这也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一大原因。

幸福感的营造,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民众对生活的追求和义务,建设生态文明,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宣传高度,从全方位让人民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活幸福的重要关系。建立生态文明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发展,也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捷径,对于想要跻身于文化强市的廊坊而言,当然也不会忽视这一重要问题。

上一篇:基层央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下一篇:从细节看评估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