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数学变被动为主动

时间:2022-10-21 02:58:50

如何让学数学变被动为主动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引导不好往往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变得不愿意学数学,应付式地学习。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语言艺术 有效提问

数学凭借着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成为人们理性思维的工具。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被动学数学的现象,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要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方法有三。

1.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2.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可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会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还会提高学习兴趣。

3.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不能站在整体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统筹布局,使得课堂教学常常陷入支离破碎、牵强附会、形散神散的误区,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将诸多看似分离的部分或内容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而存在的融合,是数学教学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就能使教学富有整体感,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善于融合、合理融合的教学,是富有智慧的教学。

二、从课堂的语言艺术方面着手

小学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小学数学教学语言主要有三点要求。

1.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可能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今年产品加到90千克”就不能说成“今年产品增加了90千克”。又比如教学“比较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时,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另外,读音要准确,教师要坚持并且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

2.数学教学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的规律,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3.数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避免用方言。

教师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标志着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数学教育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教学水平自然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三、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有三。

1.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彻底改变以往被动学数学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EGP+ESP课程设置浅析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