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1:26:43

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 键 词】 数学思维;分数乘法;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我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将做法阐述如下:

一、注重解题思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应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后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教学教材第20页的例题2: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使噪音降低,80分贝的汽笛声,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时我是这样指导的: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表现出来,指导观察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80分贝][现在?分贝][降低?分贝][]

然后教师凭借线段图,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列出算式,得出结果。

我并没有满足学生对此的理解,而是结合下列线段图,引导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并着力进行思维训练。

[80分贝][现在?分贝][][?]

“绿化造林可使噪音降低,人现在听到的噪音是原噪音的几分之几?”“现在人听到的噪音比原来的噪音降低几分之几?”“原噪音比现在噪音高几分之几?”“现在的噪音是原噪音的几分之几?”“原噪音是现在噪音的几倍”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单位“l”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基础。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归纳概括出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抓住关键的句子,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能收到较好的思维训练效果。

三、科学有效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对比性练习

(1)学校运来一批大米有吨,吃了,吃了多少吨?

(2)学校运来一批大米有吨,吃了,还剩下多少吨?

(3)学校运来一批大米有吨,吃了吨,还剩下多少吨?

(二)开放性练习

一条绳子长24米,第一次用去了它的,第二次用去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计:

①第一次用去了多少米?

①第二次用去了多少米?

②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③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了多少米?

④用了两次后还剩多少米?

⑤第一次用了之后还剩多少米?

(三)拓展性练习

把“第二次用了去”改成“第二次用的是第一次的”,求第二次用去了多少米?

把“第二次用了”改成“第二次用去的是剩下的”,求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把“第一次用了,第二次用了”,改成“第一次用了米,第二次用去的是剩下的,”求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四)跟踪性练习

(1)一件衣服原价100元,先降价,再提价,现在卖多少元?

(2)6米长的绳子先用去,再用去米,还剩多少米?

(3)一球从百米处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弹回原高度一半,再落下,小球在第3次落地时,反弹的高度是多少?

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灵活地进行思考,不断进行思维训练,教师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看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得越好,学习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振宣.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万库. 怎样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甘肃教育,1995.

[3] 陈欣烨. 试论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1.

上一篇:建筑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设计及施工控制分...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 创教学之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