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小学生民乐团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01:25:01

如何办好小学生民乐团的思考

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自1999年开始,学校以构建民乐文化为突破口,创新艺术教育打造民乐特色。历经多年的发展,学生民乐团体从兴趣小组发展到了多个民乐班,并组建了学生民乐团。不少学生在省、市、区的多项器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采茶灯》荣获2012年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小学组器乐二等奖。回顾14年的办团历程,笔者认为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与反思。

一、“行政主导、政策支持、校长重视”是前提

对于民乐的传承与教育,应进入国家制度层面,建议利用行政和立法的强制手段,通过国家艺术教育相关法规或制度(每一名中小学生应学习一件乐器,鼓励学习中国乐器),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的表演形式和民族音乐为主的音乐内容,奠定和发展学生参与器乐活动的基础能力。

民乐传承的优势不在社会,而在学校。因为学校有大量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学生,有规范的课程、统一的教学、集中而固定的时间等。我校在开展民乐教育过程中,除了在软件上下工夫之外,还设立专项经费,添置民族器乐、购置艺术演出服装、订购艺术教育书籍等,以确保民乐教育工作的发展。现在学校不但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民乐训练室,而且完善了民乐课程所需的乐器,保证了课程开设的质量。

二、“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综合素质与有效管理”是关键

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较好,但普遍存在对民族音乐教育思想了解较少,相关的音乐技能及其文化修养欠缺的问题。因此,要办好民乐团,音乐教师首先要形成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观念;其次,音乐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第三,音乐教师要往教师专业成长方向发展。这些年,我们坚持走“科研兴艺”的道路,以“小学生民乐传承的实践探究――基于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个案分析”这一龙头课题为抓手,深入对民乐教育的内容、形式、策略等开展研究。与此同时,学校科研室还组织教师们开展系列子课题研究,如,“民乐文化教育与少先队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关于民乐文化教育的情报资料的研究”“民乐演奏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研究”等,营造了浓厚的艺术研究氛围。艺术教研组对民乐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甄别与筛选,就收集到的器乐文化,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民乐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策略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层次地研讨,并于2011年完成了一至四年级民乐校本教材的开发。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涉足民乐文化,从乐器的构造到其发展的历史,从名人名曲到民乐芳草地,学生在了解一件件乐器和一个个名人名曲的同时,逐步深入民乐文化的殿堂,感受民乐文化的真谛。

三、“乐团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基础

艺术实践是检阅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一面镜子和助推器。我们尽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功感,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下去。

1.组织学生“内部观摩”。把学生学习的成果,编排成独奏、重奏或齐奏的形式,进行内部“汇报演出”活动,将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展示,学员们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2.让学生参加各种汇报演出和比赛,走出校园交流演出。这不仅锻炼和积累了表演经验,而且提高了训练兴趣。

3.欣赏音乐与观摩活动。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经常让学生听演奏家演奏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求美感,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很有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组织学生外出观摩,既可以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激励和鼓舞,又能增强学员的凝聚力。

4.坚持每周一次的排练。每周一次的排练是为了提升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在寒暑假,我们会安排集训,每天固定几个小时。在每次的重大比赛和重大演出之前,我们还要加排,一般都会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这方面的费用核算管理一般都会由学校承担。

四、“加强家校合作,满足家长的合理诉求”是保证

家长对子女参与民乐团的态度及支持程度,是民乐课外学习生活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争取家长的支持,学校采取了五项举措:(1)建立奖励机制,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投入民乐教育活动;(2)力争为学生请好的专业教师;(3)收费低廉,每个学生每月学费120元(与少年宫联办,学费交给少年宫);(4)时间予以保证,每周三、五下午是孩子学习乐器和民乐团活动的法定时间(编入固定的功课表);(5)学校向中学积极推荐和保送“民乐好苗子”(每年都有一些学生以民乐特长生的身份进入省、市重点中学就读)。这些措施简明务实,能够卓有成效地满足家长们对学生学习民乐的心理需求。我们还适时地组建家长俱乐部,定期通过信件、短信、网络等方式向家长汇报民乐团活动的教学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学校艺术节等方式邀请家长看汇报演出,多形式、多渠道地向家长、学生宣传民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讲明民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宣传我校在艺术教育中取得的成绩。

五、“彰显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是特色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丰富的校外民乐艺术资源为泉州的中小学民乐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除了发挥好自身民乐指导中的优势力量之外,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我校民乐教育的资助和支持,尤其是借助泉州市青少年宫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校还聘请校外优秀专业教师加盟,使民乐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民乐团全体学员的整体表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六、“乐团的指导思想、经典的曲目、成员梯队建设”是推力

1.我们坚持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潜在的艺术资源,遵循“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培养学生德艺双馨、情智均衡、意体康健、品行和谐,促进其全面发展。

2.拥有一批适合乐团整体水平、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的经典保留曲目是乐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立足于本校师生的丰富音乐文化资源,发挥音乐教师和外聘专家的共同智慧和劳动,根据乐团成员能力、梯队建设发展及近期展演活动需要,制订短、中、长期乐团发展计划,定期复习轮演曲目,有步骤地定期充实、排练新的曲目,不断提高经典保留曲目的艺术质量,不断丰富不同风格和体裁的轮演曲目库,促使民乐团能够服务于不同活动的需要。

3.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流动性是民乐团的特点。我们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团、鼓舞为先、批评在后、健全梯队、优质指导、热心关爱,注重年级间的衔接,加强新团员的培训,确保队伍在新老更替中稳步发展。

多年来,民乐团所走过的历程,可谓是我校素质教育实践的冰山一角,而民乐团的长期发展,使得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成功。“民乐声声飘校园,民乐音韵润心田”,我们相信,民族文化的精髓会奠实孩子们的艺术底蕴,声声民乐会给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孩子们的人生抹上靓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上一篇:比照陆台教材编写特点的差异 下一篇:发展视觉思维促进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