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探究

时间:2022-10-21 12:59:0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探究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又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要注意设计的梯度,包括了积累阶段,这是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理解阶段,这是培养学生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主要阶段。评鉴阶段,到这个阶段,学生一般就能够通过不俗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来对文章进行评价和鉴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主要是教师进行传授,而学生多为被动性接受知识,少有主动思考的时候。然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比如,在课堂中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和领悟,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改变学生等老师分析的依赖心理。

2.以语言为基础,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有深浅之分。作为授课老师,必须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文章的审美能力以及理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正视每个学生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于文章的热爱、对于语文分析的热爱。最好能投学生所好,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不同的阅读文章的情景设置不同问题。而对于一些语言相对枯燥、故事性不强的文章,则需要老师适时的插入一些故事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用想象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阅读是一项最具有灵性的活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经典文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那些美妙的字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体会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或赞颂、或鞭笞、或高兴、或悲伤的情感,去领悟文章所表达出的人生哲理,从而享受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二、结论

阅读教学为学生、教师、文章之间架起了桥梁。而阅读能力也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基本的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展现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新教学方式,来达到学生语言能力、鉴赏能力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陶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1(5):33.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裕公初中)

上一篇:论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