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留守儿童在一起!

时间:2022-10-21 12:55:07

和留守儿童在一起!

编者:2014年1月15日,5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辗转2800多公里,到达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乡新场村骑龙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本刊记者马慧娟作为支教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亲身体验并记录下山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我们刊登部分内容,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人对山区孩子,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抵达,震惊!

“劳动力均从事第一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其收入来源主要以在家种植、在外务工为主。目前,还有11个村民小组未通路;40%的村民未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部分村民小组,还未正常通电;村单小的校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学习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这是支教前,我查到的,关于新场村的全部信息。

没有想到,到了才发现,现实条件比描述的更加艰苦。

这里之前不通公路,村民们去新场村赶集,都是沿着山间的一条河,徒步四个小时才能到。如今,虽然通了公路,但道路蜿蜒,坑坑洼洼,满是石子碎片,依旧无法通车,除了走路,进山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冒着黑烟的摩托车。

我们此次支教的目的地――骑龙小学,最初修建于1963年,由五个生产队出钱出力修建,校舍为土墙草房结构,共两间,1976年改建为石墙瓦房,两层楼,共八间。2008年被该校舍被鉴定为危房,学生从学校迁移出来,改在村民家里上课,直到2013年3月,在原校址上搭建了五间活动板房,学生们才重新搬回学校上课。

即便是活动板房,好多教室也都没有门,黑板晃悠得不能写字,桌椅板凳更是缺的缺,坏的坏,常常是六七个学生挤在一条长凳上写字,写着写着,凳子的一条腿断了,学生们一半儿都摔坐在了地上。

比起硬件设施的残缺,骑龙小学软件上的缺失,更加令人无法想象,四个年级,只有一位60多岁的民办教师和一个30来岁的代课教师,他们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水平,今年开学,那位30来岁的代课教师也要被调到乡里的学校,骑龙小学的下一个任课教师,还没有着落。

我们住的房子,是个没有盖好的“半成品”,墙上有碗大的窟窿,还有十几厘米宽的门缝,屋里没有暖气,也没有任何烤火取暖的设备,为了节省经费,我们两人一张床、一套被褥。

第一个晚上就寝时,为了抵御寒冷,我头上戴着帽子,脸上戴着口罩,手上套着手套,穿着羽绒服,蜷缩在薄薄的被芯里,可即便这样,仍然会感到冷风呼呼地往脑门上吹。一晚上我都不敢动,一动,上面的毯子就会滑落到地上,就会更加寒冷。那是一种渗到骨子里的寒冷,是我长这么大从没体验过的,可能也是一辈子忘不了的。

早上起来,插线板的电线被冻得又硬又脆,轻轻一掰,电线断了!

可这里的孩子,好像不知道冷似的,大多只穿一条薄薄的单裤、一双单单的布鞋,但是从他们一个个被风吹得红扑扑的小脸,还有手上大大小小红肿、化脓的冻疮上,依然可以看见寒冬的威力。

爸爸去哪儿了?

“哈哈哈,只有两个人!”分组的时候,我被分为二年级的班主任,报到当天,一进教室的门,就从角落里跑出两个男孩,趴在窗户上和我用当地的方言说,一个举着手指儿,一个笑得前俯后仰。

“回座位!”我一声令下,只见一个学生非常熟练地迅速地从前面的高凳子底下蹿了进去,然后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另一个踩着前面的凳子,几步跳到最后一排,然后坐在最后一排边上的座位,两个学生都瞬间坐得笔直。看到这一架势,我差点笑场,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群和在城市长大的小孩完全不同的孩子。该怎样和他们相处,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报名,登记,记下他们父母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联系,可是没有想到,这样很平常的举动,却触动了孩子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什么?爸爸的名字?我不认识我爸爸怎么办?”一个学生说道。然后,她要拿笔写她妈妈的名字,在旁边的叔叔抢过学生手中的笔,把她写了一半的妈妈的名字划掉,亲自写下了自己哥哥的名字。学生叔叔告诉我,“她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好几年没回过家了,孩子很小的时候走的,很少回来,现在孩子长大了,和她爸爸生疏了,回来都不怎么敢和家长说话,呆几天,好不容易和孩子的关系亲近了,他们又该走了,然后,就又生疏了!”

“留守”,我和这两个字还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过,也许,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要与这两个字相伴!

“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一个悄悄低头写字的小男生,我看到他写字的笔顺,没有一笔是对的,写字像在画画一样,勾来圈去,歪歪扭扭。我问他话,并且试图和他握手,以示友好,没有想到,我说了好几遍,他都没有抬头看我,相反,头越来越低,好紧张的样子,我不敢再问,过了一会看他,他还是紧锁眉头,快要哭的样子,这一情状,弄得我也好紧张,我不再敢轻易和他们大声说话。听说,很多留守儿童都有自闭的倾向。

过了一会,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学生来报到,家长拉着我问道:“我们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今年好不容易回来过年了,可这孩子好像不认识我们了似的,好几天了,也不和我们说话,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和我们大声说几句话啊!”我真的很想帮这个家长,所嘴上答应着“好”,但具体怎样让这些孩子和父母大声说话,我还真没有想好。

“你爸爸不回来过年吗?”“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刚开始和孩子们对话,我会情不自禁地问这样的问题,问了几次后,我开始刻意避开这样的话题,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到底去了哪里,他们,只知道,因为要养活自己,爸爸必须去外面打工赚钱,否则,他们就要饿肚子!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爸爸去哪儿?》正被炒得火热,但又有谁去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爸爸,去了哪里?

山里的幸福味道

“老师老师,告诉你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妈妈过几天就从昆明回来过年了,还要给我带玩具熊猫呢!”“老师,老师,我今天最高兴了,因为我爸爸妈妈今天回来,放学回家,我就可以见到他们了!”临近过年,每天都有学生跑来和我报告他们的好消息,看着他们开心得不得了的样子,我从心底,替他们高兴,随着打工者的不断回归,我开始感受到山里幸福的味道。

天气不错,我决定跟随几个同学去爬山,刚出学校不久,就看到一个瘦瘦的男人,佝偻着背,背上大大的背篓上,捆着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后面跟着几个奔跑的小孩,其中就有两个是我们班的。“大哥,你这是刚从外面回来啊?背这么多行李!”我问。“是啊,我在广州打工,过年了,我抢了半个月的票,每天早上起来抢,还是没抢到,站了26个小时回来的。结果,列车晚点,没有赶上回新场的班车,我就直接从海子走回来了。”他已经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了,距离到家,还有1个多小时的山需要爬!

这个男人指着远处的山,和我说:“我们这地方,走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感觉外面,哪儿都比我们这好,这里生活太苦了!但又不能不回来,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啊。”

后来,在一次家访中,我再次与这个背筐的男人相遇,他,原来是我班一个学生的家长,那天,与他同行的,就是他好久没见的儿子,在放学的路上偶遇自己的爸爸,我在想,这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怪不得他一路上跑来跑去地玩,都顾不上搭理我,而他上初中的姐姐,很早就背着背篓走到了海子,因为她知道,父亲大大的行李箱上不了山,需要捆在背篓上才能上山,在集市上,她还买了鱼,买了鸡,跟着父亲走了一路。

后来,我爬山有些费力了,就被他们落在了后面,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就消失在了一片山林里。

“过年,回家!”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一年中不变的主题,奔忙一年最大的企盼,一年中最幸福的事情,我从这艰难的山路上,真切地感受到了。

“爸爸妈妈,你们能不出去打工吗?”

“你的家在哪儿?老师想去你家看看……”要过年了,好多学生都来请我去他家做客,只有几个学生没有邀请,越是不邀请,我越是想去,这天,我找了一个学生问道。孩子没说话,只是扭扭捏捏地笑了笑,然后说:“好!”她家不远,沿着公路走半个小时,在一个拐弯处上山,爬一会儿坡,就到了。

她家没有院子,西面是一间已经坍塌的土坯房,不能住人了,东面是一间矮矮的房子,是卧室,门前的晾衣绳上,挂着各种洗过的衣服,北面是三间又黑又旧的屋子,进去一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还没有生起的火炉,这里的很多人家,都习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火,所以沙发是必备的家具,但是,她家没有,床边破烂的桌上,只有一台崭新的电视。

“老师,不好意思啊,咱家没钱修新房子,家里又破又旧,啥都没有,不敢让老师来啊!”听到这些,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家,确实是我见到的学生中,生活条件比较差的一个。

聊天中,我得知,她家有4个孩子,3个女孩、1个男孩,大女儿今年刚上初一,上了半年,就不去读了,无论家里人怎么劝,她都不再去读了,父母生气了,她哭着说,“你们别让我去读书了,你们打工去了,别的家有爷爷奶奶照顾弟弟妹妹,咱们家没有,学校离家远,每次回来,弟弟妹妹都是饿着肚子的,我不忍心,我不去读书了,我回来帮你们带弟弟妹妹,我给他们做饭吃……”

孩子的妈妈哭了,我也哭了,“没有办法,把孩子们留在家里,可怜,要受各种罪,可是,如果带着他们打工,我们就更赚不到钱了,现在外面生活费很高,租房,吃饭,要花掉一大半。带上个孩子,还不能生病,如果生一场病,这个月,我们就白干了,所以,就干脆不带了,这样每年还能带回几千块钱!”

“老师,别看我这小孩子才3岁,但她也什么都知道,过年我们回来,她拉着我们的手说,爸爸妈妈,你们能不出去打工吗?你们在家的时候,我们就什么都有了,你们要是走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此刻,望着窗外阴阴的天空,我开始意识到,幸福,有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就是这么简单的祈求,对一些人来说,又是如此的艰难!

山路上的小劳力

1月18日,放假。

一个6岁的小女孩,背着一个硕大的背篓从学校前面的小路走过,我问她去干嘛,她说去山上背萝卜,我一时好奇,请求她带我一同前往。

上山,爬坡,狭窄,泥泞,在这样的道路上,走了不到20分钟,我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小女孩见状,放下背篓,飞跑着下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上面那个坡你爬不上去了,我带你走下面的平路好不好?”于是,她拉着我,绕过那个陡峭的坡,从后面的缓坡上了山。

在山上,我见到了小女孩的弟弟,小男孩在萝卜地里熟练地拔起一根根雪白而粗壮的萝卜。一会功夫,三大筐便被装满了萝卜,每人一筐,大人小孩一起背着下山,我跟在他们后面。

一会儿功夫,小男孩就累得气喘吁吁,将背上的背篓靠在路边休息。我见状,不忍心,过去将他的背篓抢来,背在了自己的肩上。这背篓的分量还真是不轻,我感觉自己走起路来都左右摇晃,一个趔趄,背篓里的萝卜掉了出来,我低头弯腰去捡萝卜,没想到,地上的萝卜没有捡起,筐里的萝卜又掉出不少。

早已走远的小男孩又冲我跑了过来,说,“老师,你背不动萝卜,我帮你拿吧,你往前走就行了!”就这样,我的萝卜掉了一路,他和姐姐帮我捡了一路的萝卜,而他6岁的姐姐,背上还有一大筐萝卜,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我问:“你们背这么多萝卜,累不累?”姐姐说:“不累,累了就歇一歇,渴了就吃萝卜,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干活的,习惯了!”

“老师,你渴不渴?我这里有水。”小女孩将一个瓶口满是泥土的饮料瓶递给我,瓶里灌了满满一瓶井水,他们没有喝白开水的习惯,大冷天的,也都是直接就着水龙头喝凉水,难怪这里的学生,每天都有肚子疼的,不知道和他们直接喝生水有没有关系?

“老师,你出汗了,我给你揩揩吧!”“老师,你累了吗?歇一会吧!”“老师,你要不要吃萝卜啊?我给你砍一个吧!”一个个问候让我应接不暇,满满的感动和惊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不是说着玩的,这些孩子确实比我在城里见到的同龄孩子,更早懂事,更早学会做家务和农活,更早懂得照顾自己的父母。

“大人们还在上面,砍了好多萝卜,等着我们去背呢,我们不能在这里瞎玩了!”说完,几个孩子又背着背篓跑远了,新的一轮背萝卜大战开始了,这样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筐里的萝卜随着时节变换,可以是萝卜,也可能是土豆、白菜,或者各种动物的粪便,因为地在山上,坡陡,没有路,交通工具上不来,这里田间的劳作,只能靠人工,于是,很多稍微大一点的留守儿童,便成为下田的主要劳力。

看到这些,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喜欢放假,喜欢上课,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如果不来上学,就得去地里背粪搬砖,我不想背粪,也不想搬砖,因为太累了!”

“我们要走出大山!”

“老师,她肚子疼,疼得都哭了!”听到有学生报告,我过去一看,一个小姑娘,用手紧紧地捂着肚子,泪花在眼圈里打转。我立马给她爸爸打了电话,让他快点到学校,带着女儿去看病。

我在焦急中等了近两个小时,一个背着孩子的40多岁妇女才向我走来,她是小姑娘的妈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接孩子?没有车,怎么带孩子去医院?我满脑子的疑问,没有想到,孩子妈妈却不急不慢地说道:“我带她慢慢走回去,没事的。”

过了几天,我在下山的路上遇到这个肚子疼的小姑娘,她让我去她家玩。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翻两座山,过一条河,翻山的小路,宽度不足50厘米,大都在30厘米左右,坡度近乎90度,坑坑洼洼,有时,手脚并用,才能攀得上去,有时,稍不留神,就会从上面滚下来,这路况,根本没有采用交通工具的可能,而骑龙小学100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上学、放学,要从这段路上经过,这也是他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去年夏天,暴雨引发山洪,洪水冲断了河间的小路,学生们因此无法上学,一些学生的家长,就自行组织在一起,从山上背下了几十块巨大的石头,冒着湍急的河水,搬运修筑出了一条用大石头垒成的路,有些孩子太小,从一块大石头上,迈不到另一块大石头上,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在大石头边垒了很多小石头,这样,学生们就有了现在这条可以安全过河的上学路,下雪路滑的时候,三四年级的大孩子,还会主动背着一二年级的小孩子,过河,爬山,上坡,下坡,即使他们不是亲兄妹,也会这么做。

翻山越岭近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小女孩的家,门锁着,父母不在家,我以为,饿了一天的她,回到家,可以马上吃上热腾腾的饭,没有想到,门上竟是一把锁,我问,“你饿不饿?你妈妈到哪里去了?”她说:“他们肯定都在山上背粪呢,我不饿,我经常可以两三天不吃饭的,没事!”

后来,从她妈妈嘴里得知,小女孩那天肚子疼,是因为饿的。她家5个孩子,都是女孩,她是老三,下面还有一个4岁和一个1岁多的妹妹,“老师,你看,这是我从学校给我妹妹买的面包,我经常给他们买好吃的回来!”小姑娘指着4岁的妹妹对我说,然后,她掰了四分之一的面包给4岁的妹妹,把剩下的面包,全部给了最小的妹妹,而她4岁的妹妹,见到我,不敢说话,直往门缝里钻,要不就是躲着门后面,悄悄探出头来,看我。

过年之后,山里的气温骤降,由年前的十几度,突然降到四五度,而且,每天大雪不断,寒冷,道路湿滑、泥泞,我以为,很多家远的孩子,就不会来上学了,没有想到,不管多晚,即使迟到两节课,还是能看见他们赶来上学的身影,好多孩子因为摔跤,腿青了,脚肿了,可依然坚持听课。

我忍不住问,“天气这么冷,家又这么远,你们为什么还来上学啊?”然后,我听到了这样的答案:“如果不识字,不学习,将来打工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弄丢”;“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当兵”;“学好拼音和汉字,坐火车的时候才能知道到哪站了”;“我来上学,是为了以后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我想看看山外面的世界是啥样”!

这些回答像一声声来自山那边的呼唤和挣扎,告诉我们,“我要上学!”“我要走出大山!”

上一篇:今世缘:涉嫌少计营收腾挪利润 增资股东隐现官... 下一篇:甘肃:站在农家书屋工程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