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爱武汉

时间:2022-10-21 12:34:31

啪啪啪,聚光灯齐刷刷打下,武汉的脸被照亮,清晰而闪耀。

4月10日,《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制作的“2011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出炉,武汉居第五。位列她之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在她身后还有中国内陆其它348个城市。此榜单可能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在过去半年的制榜过程中,参与评选的18.26万余人次外籍人才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就足够了。

自“十二五”以来,外籍人士来武汉创业和工作的人数逐年上升,每年约有1500多位经济技术专家来汉。截止2011年,武汉市外资企业总数达到597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84家,在汉投资项目总数116项。美国、法国和韩国在武汉设有总领事馆。

早在2004年,法国人便列举一组数据以说明她为何对武汉情有独钟:这里是距离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最近的中国大城市,能源成本是上海的三分之一。这里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交通成本是上海的四分之一。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工业成本是北京的八分之一。

很多年前,有几个法国人在武昌上火车,当人群蜂拥冲向站台时,中国特色的春运让法国人惊呆了——我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人挤火车,但是他们也马上坚定了在武汉做汽车项目的信心。

不久前的4月27日,法国最具有权威的经济日报《回声报》更是大篇幅介绍武汉市,标题为《武汉,法国的一角在湖北》。文章在导语中写道:“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武汉与法国联系最为紧密,也是最具“法国味”的中国城市。这里有超过90家的法国公司,而在不久前,武汉还开通了直飞巴黎的航线……”。

随着沿海产业转移序幕拉开,外企纷沓而至。在2011年的湖北韩国周上,韩国人盯住了光谷,这里将成为三星、LG等高新企业的“大后方”。韩国驻中国总领事馆总领事严基成从北京飞到武汉,露面各大产业对接会,去武汉大学演讲,一路称赞“武汉是个好地方”,鸭脖子给了他回家的感觉,关于黄鹤楼的诗句他亦能出口成章。他们可能要来个大手笔——将武汉打造为第二个“青岛”,那里一直是韩国人在中国的大本营。

武汉正成为外国人竞相追捧的热土,他们是这个城市华丽奔跑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商务领事眼里的武汉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欧励行在武汉呆了快四年,在此之前,他在北京工作五年。“2008年的武汉就相当于1995年的北京。”武昌在他的记忆中没有宽阔大马路,没有红绿灯,四年之后,“哇!”他用一个感叹词总结了这种变化。

欧立行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城市呆四年之久,这里的人会将被子晒在马路边的树枝或者电线杆上,让他有种回到家乡波尔多的感觉——乡下,“这是武汉的特色,我喜欢乡下。”他并没有将“乡下”及路边晒被子的行为赋予贬义的市井色彩,倒是倍感亲切温暖。

汉阳的法国街聚集了大约1000名左右的法国人,周边的大型超市广播使用中、英、法三国语言播放。虽然他也会苦恼没有对胃口的娱乐活动:“我们喜欢接近自然的运动,比如在山水中行走,但是武汉没有这种地方”,不过他又表示没有娱乐也行:“我在这里就和你们一样,一直在工作,工作多嘛!”

他的工作也很顺手:“政府给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都很好,我们互相帮助。”在他的记忆中,前来武汉的法国企业只有没找到合作伙伴的,而不存在投资失败的案例。目前,法国在湖北的投资目前占去法国在中国投资的三分之一强,除了原有的汽车产业,他们已开始参与武汉的城市公共事业建设。

没有找到合作伙伴的法国企业多是因为“行业不对口”,欧励行认为投资地的选择和这个城市本身的招商引资条件没多大关系。当他拿到重庆针对外资企业投资的相关材料时,如果不是看到“重庆”两个字,他甚至辨别不出这份材料究竟是来自长沙还是武汉,还是重庆。“中国的城市竞争很激烈,大家给出的条件都很好,但是也都一样。”

为了留住这些远方的客人,武汉从归属感入手。今年,专为外籍人才服务的“家在武汉”工程行动开启,涉及饮食、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出行等方方面面。

4月底,武汉首份英文报纸《长江周刊》出炉,市长唐良智题词期望《长江周报》成为外籍人士“获取武汉新闻的可信来源,理解武汉社会的可靠渠道,生活在武汉的指南”。也有网友打趣道:“武汉的外国人基本都是法国人,还是办法文报纸吧。”这说明仅有法国是不够的,武汉还需其它外资企业前来安营扎寨。

法语中没有“W”的音,所以法国人一般称武汉为“雨汉”,同样在英语中也没有“H”这个音节。“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有个叫武汉的城市,大家知道北上广,甚至知道西安、长沙。”

欧励行说即便在法国也是如此:“有外国人知道武汉,知道的就是武汉是个企业很多、污染很严重的城市,没有很好的印象。其实武汉有很多好东西,比如水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推广呢?”就算是武汉的招牌菜热干面,在欧励行眼中要推向世界也是欠考虑的:“有点低端,北京烤鸭,大家一听好高端。也许武汉该想一个新的高端菜作为品牌推广出去。”

法国人Benoit Cezard在武汉拍摄了一组名为“中国2050”的照片,他如此解释作品的中心思想: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未来中国的农民工将由西方人取代,所以他们得提前适应一下。有人憧憬这一天的到来,更多人则是热情地泼冷水:“让武汉人自己吧。”

“武汉强,那是武汉人自己想的,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欧励行戳到了武汉的痛处,她占尽了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曾经在码头文化中风云半个世纪,而后便淡忘在外国人的记忆中。好在,今天的她仍然凭借地域优势迎来了物流先机,蒸蒸日上的城市变化逐渐让武汉回归到大众的视线中。

“她需要打开眼光,看得见北京,也看得见更东边的东京,看得见乌鲁木齐,也看得见以北的莫斯科,看得见中国,也看得见世界。”欧励行希望如此,因为他还想继续在武汉干下去。

上一篇:排行榜中看武汉编辑部 下一篇:香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