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弄不懂中国关系

时间:2022-09-10 08:34:18

老外弄不懂中国关系

一天上课,我给我的美国学生讲《孔繁森》。上课前,我布置他们先看看这部电影。

正准备开口,门开了,罗伯特端着一杯咖啡进来了:“我想当一回中国教授的小学生,允许吗?”

“欢迎系领导光临指导。”我做了个请的手势。罗伯特朝我点点头,坐了下来。

这位罗伯特教授以研究文件版本闻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见过他。此公在“”研究领域造诣精深,声望日隆,他还有一大爱好――专门研究人家不研究的问题。在那次国际会议上,他提交的论文是《“”与更年期的变态心理》。

“你们都看了吗?有什么感想?”我问。

索菲娅:“我和魏安妮一起看的,我们都不明白,孔繁森总是对他的司机和秘书说‘你嫂子’――你嫂子在电话里哭了没有?你嫂子在拉萨不会有事吧?……这里的‘你嫂子’指谁?是什么意思?”

我真没想到这个中国式称呼竟难倒了我的学生:“‘你嫂子’的意思就是‘我老婆’。这是孔繁森跟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同样的道理,孔繁森的妻子如果对别人说‘你大哥’,她的意思就是‘我丈夫’。这类称呼在中国北方农村很普遍,它表明了谈话者之间的亲近关系。”

费米:“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领导愿意与被领导者――司机、秘书结成兄弟?他们不应该是同志吗?同志变成了兄弟,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我想了想:“这跟进步退步没有关系,它只能说明,经过改革开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了。”费米不依不饶:“旧中国时,人与人之间常常称兄道弟,尤其是队伍里,《南征北战》里面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看在党国的分上,拉兄弟一把!’那时候并没有改革开放,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也很亲近?难道同志不更亲近吗?不止一位中国诗人在诗里歌颂‘同志’。”

“这可能是孔繁森先生的个人习惯。”这句苍白无力的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这根本不是个人习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群体认同。我从首都机场上飞机的时候,箱子超重了三公斤,当时我对工作人员说了一句:“小兄弟,帮帮忙。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不知道,下次保证不超。”那位工作人员挥了挥手,让我过去了。要是我管他叫“同志”,他肯定会认为我是从哪个山沟里钻出来的乡巴佬,非罚我不可。

幸亏罗伯特救了我:“我看,称呼的改变,说明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

魏安妮站起来问道:“汉语里有谦称、敬称,还有爱称,请问‘你嫂子’、‘你大哥’这种称呼属于哪一种?”

我被问住了:“这种称呼既不是谦称,也不是敬称,更不是爱称,它们只能算是――昵称――表示亲密的称呼。”这些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却又难以真正理解,所以问出来的问题总是令我措手不及。

魏安妮:“我可以用它们跟中国人聊天吗?”“可以。”话虽这么说,可是想到这些老外一口一个“你大哥”、“你嫂子”地跟我聊天,我的后脊梁一阵阵直发冷。

上一篇:新书上架(5月4日~5月10日) 下一篇:3G,让爱在指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