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写作教学方法上探讨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11:54:13

从应用写作教学方法上探讨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着重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对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卓有成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 培养 应用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要道》中曾经特别强调:“大学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要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以此可见,应用写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文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因此,学好应用写作,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必要准备。现实中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如何,学生对应用写作的重视程度怎样,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严肃的、引人深思的课题。

首先,在思想上提高高职学生对应用写作的重视,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有想要写作的想法,最终将写作想法付诸行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学习兴趣,设置情景,运用案例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理解应用写作的日常应用。

由思想的变化到行动上的改变,由“知之”变为“好之”,进而“乐知”。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教师重点的精力应该放在教学方法上。

一、讲解方法的恰当使用,使学生认知应用写作

(一)理论上的认知

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应用写作教学的灵魂,如何讲好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极为重要。使学生认知应用文体与其他文体的体例的区别,语言的不同等,根据应用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知应用文体。

1.演绎法

这是在各种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讲,概念、特点、结构、写作要求等,由一般的理论知识到相应的例文分析。这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应用写作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理论和例文的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应用写作的认识,最后总结,形成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总体印象;此种方法运用不当,容易导致教师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归纳法

就是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从例文教学开始,通过对例文结构的分析,总结概括出文体的写作理论和结构特点,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较法

应用文体有固定或惯用的格式,一些文种的相似点很多,在实际运用容易混淆,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把握。比较法就是在教学中把相同或相近类型的文种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讲解,找出文种的异同点,加以对比,从而加深印象,准确地把握文种的写作要领,同时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类文种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编排在一起。

(二)实践(例文)上的认知

理论上的讲解,到例文上的印证,使学生真实感受应用文和其他文体的不同。应用写作例文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搞好例文教学,做好例文分析对学生写好应用文有着极大的帮助。

1.优秀范文评析法

范文是应用写作实践的优秀成果,结构正确,语言准确,表述到位,内容安排合理。剖析、评价范文,能增强学生对文种的直观感受的能力,深化对文种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理论知识。范文的选择要贴近或接近学生的专业和生活,这样学生对内容有亲切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切合教学内容,体现文体特征的例文,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瑕疵文案纠错法

应用写作的例文有范文,也有瑕疵文案,就是应用文的“病文”,在文体结构、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等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存在有“病”的应用文章,通过查找病症,分析“病”因,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从正面知晓、掌握文种的理论知识。教师正确、恰当的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正确写作应用文的领悟和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

二、写作训练,使学生感受应用写作

训练是学生应用写作的实战,是对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和例文结构的进一步理解、记忆、消化、吸收的过程。训练包括理论练习和实践训练。理论训练就是通过习题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强记。教师选择一些理论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容易产生歧义等内容做一些选择、判断性的训练,目的是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实践训练是通过学生动手写作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一)内容填充训练

即给出文章的某些部分或某部分,学生根据提示的内容,补上相应的部分的内容,如给出文章的主体,要求学生补充前言,这就要求学生熟读内容,理解所给出部分的内容,掌握某种文种的章法结构和写作要求,这种训练方法是考察学生对某种文种知识的全面掌握的情况。

(二)提纲提炼训练

即给出某文种的标题,设计一定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要求,列出写作提纲。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某文种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根据结构要求来写作。

(三)提示内容确定文种训练

即给出相应的内容,根据内容,确定文种,按文种要求进行写作训练形成应用文。如设计出问题,根据内容写请示,根据请示内容写批复等。

(四)模仿训练

根据例文的结构和语言等要求,模仿例文写一篇相应文种的文章,初学写作应用文者最常用这种方法。

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是理论训练还是实践训练,教师所布置的训练都要有针对性,可以从某个方面或某个角度或整体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提出的训练方法是应用写作训练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三、评析,对应用写作的再认识

这个过程是理论与实践再融合的过程,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评析,是实践在理论上的深化,是对应用写作再认识的过程。评析分为两种,一是教师评,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肯定其成绩,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要求学生在评析后修改习作。可以面评,也可以集体评。二是学生评。就是在练习评析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以是学生互评,或共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指导学生评析,让学生在评析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总结,点明评析主旨,明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切实把握某个文种的结构和写作的基本要求等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融合。

四、写作,应用写作的再实践

如果说前面的训练是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是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这里的写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由再认识到再实践的过程。

写作可以是对一篇习作的重新审视和再创造,反复修改,反复推敲,直至符合文种写作要求。还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写作。

实践体验法一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活动等设计问题,根据文种的要求,让学生动手写。如召开一次全校或全系学生大会,让学生根据内容拟写一个会议通知;学生或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拟写表彰性通报等等。二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情境,感受、体验实际工作中应用写作技能的运用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练习法就是通过开展一项活动,根据活动的不同时期的内容进行不同文种的写作,一项活动可以多个文种的写作练习。如开展一项活动需要制定计划,活动过程中如召开会议,拟写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活动中有问题自己无法或无能力解决等需要向上级请示,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就某些情况制发简报,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情况,写总结,写报告等等。通过这样综合性的练习既加深了应用文的印象,又掌握了不同文种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整体观念。

在讲解、训练、评析、写作的过程中,运用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地使用,而是要综合训练,交替使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心理等情况进行教学,所提供的案例及供学生实训的材料从接近学生所学专业及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其实用性;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上一篇:运用电教手段在整合的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能... 下一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