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0 10:56:41

摘要: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病人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织口服慢心律片,每次150mg,每日3次,疗程均4周。每周做1次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疗效总有效率为86.76%,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65%,优于对照组的77.94%(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优于慢心律。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参松养心胶囊;慢心律

中图分类号:R541.7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247-02

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潜在危险。寻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病人136例,其中男84例,女52例,年龄(41~82)岁。心脏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心悸等症状,共86例,包括冠心病32例,高血压病24例,心膜病16例,心肌病14例。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0例,经病史、体检、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经耐心解释及祛除诱因(劳累、紧张、情绪波动、酗酒等)后,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减少,且伴心悸、失眠等症状,病人自觉痛苦不堪。以上病例除外由洋地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危重病人引起的心律失常。将13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5岁,心脏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4例,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4例;对照组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2岁,心脏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6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22例。两组一般情况及病因构成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058),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片每次150mg,每日3次,疗程均4周。两组均在1周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予以治疗原发病和祛除诱因。观察病人症状、体征,每周做1次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果。①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室性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有效为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90%;无效为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或无变化。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标准:显效为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为症状改善;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2.3 副反应 两组服药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在整个服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对照组有3例病人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3 讨 论

依据中医络病理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尤以前者为发病的关键环节,络虚不荣则心神失养,络脉瘀阻日久化瘀,虚火内扰心神,二者均可导致心神不安,从而出现心律失常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参松养心胶囊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多用途、多环节、多特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治发病之本,配以桑寄生补宗气、助心气,配山茱萸、酸枣仁养血安神,上药合用补络中气血;丹参、赤勺、土鳖虫、甘松和人参益气活血通络,佐以黄连清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具有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之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慢心律,尤其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简介:陈洪波(1967―),女,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太原矿机医院(邮编:030009)。

上一篇: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