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1 08:19:43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C3~C7夹脊穴穴位埋线方法,每10d 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C3~C7夹脊穴、风池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穴位埋线;眩晕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252-0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系因颈椎退行性变影响椎动脉对脑干或迷路的供血而引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病症,是颈椎病常见类型,穴位埋线是治疗CSA的常用方法。我院用穴位埋线治疗CSA 3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病人均为山西省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3岁,平均病程4.6年;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8岁,平均病程3.9年。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执行。①曾有摔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埋线:取患病侧C3~C7夹脊穴,每次可取(2~4)个。病人取仰靠坐位,常规消毒,使用任晓艳穴位埋线医学研究中心研制的一次性针具,将针芯后拉约2cm,摄取一段医用-可吸收线,放置到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进针,刺人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创可贴,嘱病人(3~5)d内伤口处勿沾水,以防感染。一般1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针刺方法:取穴C3~C7夹脊穴、风池等。病人取俯卧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 1个疗程。两组均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2 结 果(见表1)

3 讨 论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变后累及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CSA则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影响椎动脉对脑干或迷路的供血而引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病症,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一旦患有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所致,其中大多因素是可逆的。

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从而改善椎动脉受压,缓解症状。微创埋线技术是应用微创技术将生物可降解线体埋植于人体特定经络穴位,通过线体长期刺激经穴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创新治疗方法。埋线疗法首次有了专用的一次性埋线针具,病人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由于针刺方法只能短时留针,不能起到持续性刺激作用,所以埋线疗法的治疗作用更为突出。

从两组临床疗效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疗程短。穴位埋线疗法不需特殊医疗设备,施术时间短,无需麻醉,病人痛苦少,减少了病人就诊次数,且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赵利军(1968―),男,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人民医院(邮编:030012)。

上一篇: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心电图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