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

时间:2022-10-20 10:28:31

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

武汉的潘宏微在来信中所提的问题涉及城市题材的纪实摄影。

他认为:现在很多摄影人跋山涉水拍风光或者深入阴暗面拍纪实(记录和揭示某些社会的阴暗面似乎可算是社会文献摄影――不少人称其为“社会纪实摄影”的光荣传统,但今天好像只有社会的阴暗面才有记录的意义或者“纪实摄影”就是记录阴暗面、记录土老破旧的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对于都市题材的摄影人拍了很多,但和国外的城市题材的作品比较,很难发现我们的这类摄影中有什么优秀的作品,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不同的文化差异,对这方面题材的把握没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有关?

肯定有关。应该说你对中国都市摄影的批评我也是基本赞同的,早些年我也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谈过一些看法。不过,近年来我们的都市摄影还是发生了些许变化。据我所见,还是有一些优秀作品的。比如上海就有一帮摄影师坚持多年拍摄变化中的上海,他们已经办过有关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摄影联展,还有几位摄影师出版了自己有关上海的摄影集。实际上顾铮、陆元敏、周明等人眼中以及被他们敏锐地定格于胶片中的上海是各有不同的,尽管他们几乎都是以记录的方法来直面上海,但他们关注的对象、选择的视角并不相同,呈现出可喜的多样性。当然你用什么样的“标准”定义“优秀作品”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也许,与国外同行对他们的都市进行的摄影相比,我们的“都市题材”或者“城市题材”摄影在内容的挖掘上不够深入、方法的使用上不够多样、角度的选择上不够多变……或许更重要的也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对这类题材――对日新月异的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建设中涌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在思考上缺乏深度?! 这也难怪,在这么一个急剧动荡的经济转轨时期,很多政治家、经济学家以及城市的领导者、管理者也在思考,同样也有许多问题思考不清或者思考不够深入,摄影师把握得不够好也不算什么过错,当然这绝不是为了给我们自己找个什么台阶来下,事实上我们对于城市影像的把握并不比官员们管理好城市容易多少。

没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现代城市题材总是局限在背街小巷的破烂不堪(中国的都市摄影的确缺乏“新的发现”,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新的发现”,象前面说的上海的城市摄影终究有不少“新的发现”;并且,尽管也确实有人热衷于将镜头对准“背街小巷的破烂不堪”,但并非都是“局限在背街小巷的破烂不堪”。照你的说法,你镜头中的“现代都市题材”难道“总是局限在背街小巷的破烂不堪”吗?)。虽然这些记录有它一定的意义,有它的道理(单纯从历史的文献的角度来讲这种“记录”就有难以估量的“意义”)。但社会发展中的现代的前卫的现象,表现在年轻一代身上的这样的东西却很少反映。是不是我们现在社会处于这种“中级阶段”(绝对只是“初级阶段”,还没到“中级阶段”)?和现代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还是我们接触这些太少不知道怎么表达?!

要说我们的城市都发展成了“现代城市”还太夸张了,但我们对自己的城市并不缺少“接触”,相反倒是更缺乏“触动”,并且,我们的的确确对都市社会中的“现代的前卫的现象”,尤其是“表现在年轻一代身上的这样的东西”缺乏把握,或者说根本就是难以把握。有位朋友去年恰好跟我说过一件与此相关的事,说是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上,老外放了两组“新新闻摄影”的幻灯片,都是有关城市年轻人的题材,其中一组与“性问题”有关我们这里就不说了。另一组照片共100多张,主要用一种虚晃、极具动感并带有阴沉影调的影像来揭示一群年轻人及其人性所受到的纽约这座城市的伤害和压抑,整组照片不仅首尾呼应,而且其中情节起伏跌宕,又不乏细节的凸现,并且加上了贴切的背景音乐,特别是这组照片的虚晃、阴沉的影像尤其能让观众直接并比较好地感受和了解整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乃至对他们情绪的影响,看懂这组照片的同志都比较佩服这位作者把握题材的不寻常功力。不料有位我方代表突然站出来质问:为什么给我们看这种东西?你们太不了解中国了,这样的照片中国有的是!据说摄影节的艺术顾问法国人阿兰十分惊讶,连声说道:真的吗?我们这一次就是想在中国找找这样的摄影师,他们是谁?在什么地方?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时马上又有人上前递给老外几本在中国称得上比较“另类”《城市画报》杂志,事情后来的发展不得而知。就我个人来看,我方代表的确够“威”,精神可嘉,但依本人浅见,中国似乎还没有出现什么有头有尾、有起有伏能成系列的同类成组作品。或许个别摄影师拍的单张照片还不错,就象《城市画报》有时刊登的一组照片中也许其中一张相当不错,可就是整个系列太平淡,缺乏深度、缺乏过程,比较多地是停留在对人家所用手法(浅表性层面)的模仿上,二者难以同日而语。这样一来“不知道怎么表达”也就不足奇怪了!

我总在尝试怎么用摄影的语言来表达我对所住的城市的看法,但每次出来的照片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武汉的江汉路我也拍过很多次,也看过别人拍的一些感觉总不那么好!我还想在这个热天去拍些城市题材的照片,面对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希望黄老师给点建设性的建议!

每个人对自己住的城市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他们所住的同一座城市的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就象你我虽然我们都住在武汉市,但我们的感受会一样吗?有经济学家说武汉可以建设成为东方的“芝加哥”;有作家说武汉这座城市没有什么特点就是他最大的特点;有朋友说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还有人说武汉是中国最大的集镇,说法万千,但这都是这些人个人的感受――不管他们是否带有偏见――颂也罢,贬也罢,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对它的感受,它让你触动――无论是喜悦、愉快,还是心烦、忧伤,你感受了,你才有可能把握,你知道了你为什么想要这个城市的影像以及想要这个城市什么样的影像,接下来“如何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的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知道这对你能不能算是一个建设性的“建议”?

欢迎读者参与本栏目

聊天信箱:E-mail:

上一篇:备受冷落的滤色镜 下一篇:高桥亚弥子与千古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