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体罚与变相体罚

时间:2022-10-20 10:14:42

摘 要:为了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杜绝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本文就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与体罚分道扬镳的几点建设性建议。作者从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等几方面着重阐述如何深入孩子内心,规避不必要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体罚; 尊重; 热爱; 理解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48-001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许多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的政策法规,特别强调决不允许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但一些教师置政策法规于不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成果。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有的教师面对所谓“调皮捣蛋不可救药”的学生动辄厉声训斥,用手捏学生眼皮、揪学生耳朵,甚至煞费苦心地想出种种所谓“通过肉体促动灵魂”的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其结果是学生我行我素、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恶性后果。其实,人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融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亲其师”而“信其道”。许多的道理尽管老师讲了几遍几十遍,可这些学生就是不懂不接受。可是当这些学生有困难,或者有病时,得到你的帮助和关心,他们就会因曾经对不住你的事而自责,从而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做一个好学生。老师许多的关心和爱护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起学生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意志和决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

但凡好的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喜爱,而那些各方面较差的学生,让人觉得缺少可爱之处。所以,一些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总是“横眉冷对”、“恨铁不成钢”。有时作业错了、书不能按时背诵、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还经常闯祸,每每这时则会受到老师的罚写、罚站,甚至把家长喊来训斥。其实,所谓的差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和闪光之处,只是你未发现,未了解。法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老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俗话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相似的沙粒;绿海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是由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从业方法与范围不断变化,父母外出挣钱,孩子随祖父母生活的增多,社会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增多……这些情况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父母离异会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伤害,往往父母离异的孩子会变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学习退步,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如果老师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不做深入了解,一味怪罪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采取过激行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老师,会在认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从而心情舒畅的接受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金科玉律。”

尊重学生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经常感情用事,如前面所说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生理,更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自卑,自我否定,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感情的屏障,心灵不通,感情相悖。教者的要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不会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所以,要教育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自尊、自信、自强不息。这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秘诀”。

总而言之,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尊重学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学会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上一篇:让童言唤醒课堂中更多生命的精彩 下一篇:愿学、乐学、善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