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10:05:0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现今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摆脱传统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能耗、低效率”的局面,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现有条件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模式等各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阶段教育制度及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还有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下,造成了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对话教学”形同虚设、表里不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①“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对话理论”源自巴西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他认为在传统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像一口缸一样是一个“存储装置”,而老师担任的角色就是“灌水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模式为“存储—灌输—存储”,教师的教学先是自身存储,之后 “让学生不断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③“对话理论”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灌输—存储”模式提出的。这一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即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以一种自主、探索的形式来完成教与学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认识周围的世界并积极寻求改造自身及周围的环境。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语言、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学习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而更是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与传统关怀下,教师、学生与作者,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流碰撞,是人们精神与思维的内在契合与沟通,是一种自主性的发现与探索。然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原本内涵丰富的“对话教学”变成了机械的“问答教学”。这种“问答教学”刻板地、教条地照搬了“对话理论”,严重背离了“对话理论”的实质与内涵,最终还是走上了传统式“灌输——存储”的老路。

首先,在自主开放的热烈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大家都在迎合着老师的要求,在课本中寻找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答案,回答着“明知故问”的问题。其次,学生后面的回答貌似是在与老师、与文本对话,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颇具”创新的意味,但是这种没有引导的、哗众取宠式的回答其实已经严重偏离的课程设置的初衷,没有起到教育引导的效果,课文的真正内涵没有得到挖掘。最后,整个“对话”过程缺乏真实情感的体验,更缺乏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文本实际上游离在学生思考的范围之外。

从理论参照到具体案例的解读可见看出,“对话理论”的滥用及歪曲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弊病,“对话”的初衷并没有显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缺失

文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狄尔泰看来所有有待解释的世界与客观实在都属于文本的范畴,因此广义上的文本可以理解为所有有待解释的事物。而狭义上的文本则是指任何由书本所记录的东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文本在狭义的范围内被使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的缺失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文本内涵的肆意歪曲,也可以看见对文本内涵的浅薄分析。上文中所列举的案例集中体现的这个问题。创新、自主的教学要求并不是让学生无限制地脱离文本的固有内涵而随意去挖掘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还原文本的原貌,尊重作者的初衷,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思考。如王富仁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那种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④

其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导致学生文本阅读能力下降。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设备,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及时性、大容量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将各科的教育教学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然而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老师从辛苦的板书、长时间的手写备课及查阅资料这些繁重的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大打折扣。学生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学习时,往往失去了深刻的语言理解与情感体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正如过往烟云,顷刻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鼠标与键盘是永远替代不了备课本与钢笔的。

如果说“对话”教学还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那么文本阅读的缺失则伤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要害。对文本的内涵的曲解与不着边际的创新,多媒体教学的滥用严重地损伤了学生自我感知、体验、想象、创新的能力。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其造成的影响不是教学方法上简单的改进所能弥补的。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与文本阅读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在改进的对策上我们也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有的放矢。

2.1 从理论上重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标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功能和目的做出了重新的界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重点强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而要实现这些转变的关键环节还是在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上。

首先,我们要订立能力型评价指标,转变评价的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指出,评价体系自身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⑤这里针对评价本身做了界定,弱化了评价对结果的认定功能,强化了评价在改进学生、教师实践上的功能。这种能力性的评价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应试负担,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

上一篇:浅谈民族舞蹈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现代教学媒体的逻辑探讨和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