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P2P网络借贷及其法律风险

时间:2022-10-20 09:44:27

异化的P2P网络借贷及其法律风险

【摘要】P2P网络借贷成立至今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炙手可热的金融模式。但作为舶来之物,P2P网络借贷已经在我国特殊的金融背景下发生了严重异化,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异化现状和原因,并指出有关的法律风险及路径建议。

【关键词】P2P网贷 金融抑制 法律风险

一、中国式的P2P网络借贷――金融抑制的产物

2007年8月,中国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P2P首次进入中国,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在中国本土化,将舶来的线上信贷模式进行修正,衍化出线上和线下并行的运营模式,并推出了本金保障制度和债权转让等一系列的本土化“创新”。P2P网络借贷的一夜爆发就是在红岭创投推出本金垫付制度之后,在该制度下,借款人如果超过10天不还款,担保公司会先给投资者垫付本金再去催款,以至于之后的新进入者不保本就难以生存下去;而最为典型也是最具争议的就是宜信推出的债权转让模式,它是先以总裁唐宁的个人名义把钱借给借款人,然后从时间和金额上拆分债权,通过不同期限额度的理财产品再将债权转让给出借人;以及还有人人聚财推出的担保抵押模式等等。

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P2P借贷除了少部分的针对大学生、农民、工薪阶层外,基本上已经由最初资助中低收入者、改善贫困的目的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投融资途径,而不管是P2P网络借贷的本土化创新还是目的的演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我国金融抑制导致的。

一方面,股市萎靡不振,金价持续低迷,银行定期存款难以增值保值,其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以及房地产类、信托刚性对付问题未能解决,面对重回“负利率”时代的通胀压力,非组织类群体几大传统投资理财渠道几乎全部受阻;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度增加、时间长、程序复杂,非组织类群体的融资难问题又得不到突破性解决,P2P就在中国这样的金融抑制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其也只能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发展壮大。

二、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问题

(一)非法集资

P2P 网络贷款平台起到的是居间人的作用,在业务操作中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资金流转应当与贷款平台分离,但正如银监会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中指出的,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如果平台自设账户供存放贷款人资金,就已经在形式上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中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客观方面要件,并且其数额可轻易突破单位级存款数额 100 万,存款户数 150 户以上的立案标准,具有被界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而如果虚构项目,将吸收的资金挪作他用或用于挥霍,或卷款跑路,就有可能涉嫌集资诈骗。

(一)合同诈骗及集资诈骗

借款人可能利用 P2P 网络贷款进行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的个人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虚假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财务状况、收到借款人资金后逃匿等。

借款人不断以新借款来偿还旧债,其中存在诸多风险。一是借款人以自己能借到新款作为偿还旧债的一个保证,一旦无法筹借得新款,其资金链就中断,违约风险就会暴露;二是在这种模式下,若借款人所借资金数额庞大或者有众多借款人同时实施该行为,其蕴藏风险将成倍剧增,可能会牵连多家 P2P 网络贷款平台,加剧行业内部风险。

(二)洗钱、信用卡套现及高利转贷

由于P2P网贷平台既没有对出借人进行严格审核,也没有深入调查资金来源,难免会引发一系列出借人带来的风险。尽管P2P 网络贷款通常涉及的是小额信贷,每个贷款人出借资金在每一笔借款中所占比例都不大,但是贷款人提供的全部借款并无限制,贷款人如果伪造虚假身份信息,利用多个身份和多个账户分散出借资金就很容易达到洗钱目的。

而目前不少网络借贷平台,都允许会员直接以信用卡透支的方式对开设在网站的账户进行充值。充值成功后,会员即可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将账户内的资金借给贷款人。到期后,贷款人按约定归还本息,会员则可以将资金转至自己的银行账户,提取现金。在网络借贷平台这种政策的诱使下,就会导致投资者在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以透支信用卡的方式在平台实现投资。

我国《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虽然都对民间借贷给予了一定的利率保护。但P2P借贷利率还是很大一部分接近甚至超过了四倍利率的规定,这一方面刺激了网络借贷活跃度,另一方面却容易滋生高利转贷的问题,出借人可以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然后以数倍银行利息的价格在网络借贷平台上进行转贷,即有可能涉及高利转贷罪。

(三)担保资质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P2P平台都提供相应的担保,有的是依靠担保公司,但绝大多数还是平台自己提供担保,但问题是平台提供担保已经具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必须取得担保资质,但目前的平台出于规避监管或者成本考虑等因素根本不申请担保资质,对外宣传时也多做模糊化处理,投资者一旦涉诉就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三、P2P网络借贷的路径选择

面对P2P网络借贷问题的日益突出,适时地制定政策将其纳入法律监管就成为目前金融监管的首要问题。我个人认为对P2P网络借贷等民间资本的监管首先要保证其本土化特点,采取宽松审慎的原则,注意监管的包容性,从而实现扬长避短的效果;其次,在明确银监会监管的基础上,实现各部门联合协调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运行机制,对平台自身的资本金管理和风控能力实施严格监管政策;最后,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马运全:P2P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J].微型金融研究.2012,(02).

[2]冯果,蒋莎莎.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J].法商研究.2013,(05).

上一篇:论施工组织设计在矿建工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