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0 08:51:52

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摘要:审美体验是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37-01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

音乐审美体验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是指对音乐美的品位的体验。它与一般的音乐欣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音乐审美体验是在对音乐的欣赏中,即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区别则在于音乐审美体验又必须超越一般的欣赏,到达于更高层次的对音乐美的品位的体验。审美体验对于音乐学习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有时是先进的教学设备、规范系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替代的。音乐课程的内容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的再创造了,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感觉音乐之美。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只局限于学科本身,过多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为此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让人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二、审美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个发展层次

审美体验是一个逐层递进的活动过程,需要倾听感知、需要思考、需要情感投入,需要积极参与。体验存在初级的感受、进一步的思考、理解、鉴赏的过程。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当依据这个过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渐提升体验的层次。

(一)在倾听感知中体验

感知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对对象事物的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教师在这个层次阶段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产生参与的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普遍具有探索认知新事物的强烈兴趣,故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创新性、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的教学场景,借助各感官间产生的联觉,可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二)在思考中体验

感知的积极投入,为进一步理解奠定了基础,当进入理解时,审美体验又更进了一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般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表现上似乎不加思考,直接对音乐作品从感知的角度作出反馈,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是存在思考的,学生对感知的音乐作出了基本的判断,通过基本的感知作出了喜欢或不喜欢、好或不好、美或不美等基础的思考认知。理解有深浅之分,必要时需要教师作引导。

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所以在音乐教材中,往往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样可以在不同学科的体验中所获得,寻找最佳契合一点,让学生将原本复杂难懂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过程简单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学习。学生只有感到轻松快乐,才会投入活动,才会自觉观察,才会主动思考,直到理解艺术作品本身,所以,给学生一个积极体验的环境,可以使理解更有效。

(三)在表现中体验

“表现”是指学生在前两个层次体验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自身将音乐表现出来,学生应用、拓宽、延伸学习活动的乐趣就大大增强,它是学生体验音乐的最重要方式。在这个层次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担当他们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才能的角色,是他们对音乐深入体验的重要体现。

1、给学生一个相应的表现空间氛围

可以通过设置各种音乐器材空间,让学生亲身尝试、展现自我,展现自我对音乐的感受,将音乐演示出来。在演示过程中身临其境的进一步了解、学习音乐存在的过程、音乐的魅力。

2、体验创造的过程,获得经验

音乐创作是一个创新性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创造音乐,让学生释放自我可能存在的才华、存在的音乐感受。

3、联系学生体验效果,给予一个灵活尺度

每一位学生的体验结果是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方式也不一样,表现、创造的能力和方式也就不一样,试着给学生一个灵活尺度,提出不同的创造要求,让每一位学生能轻松自信地在体验中完成表现、创造,同时在轻松自信的表现、创造中获得体验。对学生多给予肯定、鼓励,树立他们爱好音乐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流动的社会,各种音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音乐多元化成为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了解更多的音乐存在形式。在我国,存在丰富的音乐形式,但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音乐形式日趋流行,小学音乐老师一方面需要保持对本国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形式的教育,又要积极吸纳外来的、健康积极、有创新力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日渐深入,现今的音乐教育也在逐渐的改变,主要是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变化。

(一)课堂教育状况的变化

教师从音乐资源的垄断者转化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教学内容以审美文化教育为核心;教学过程更注重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老师的音乐知识相互碰撞交流;教学目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转变为引导、探索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艺术情操。

(二)教学基本内容的变化

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让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它综合了国家、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并以人文主题贯穿始终。

(三)音乐教育基本策略的变化

如今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对学生形成了极大的诱惑。老师有没有可能成为自己学生的“fans”呢?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喜欢音乐课,热爱音乐课?这一切都应该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思考和研究。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等方面都需采用相应策略,应注重创新性教学手段。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丰富与精彩,去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快乐的心灵、完善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五、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注重的方向

(一)创新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在变化,不止目的在变,内容也在变,那么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情景等,也需要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创造艺术的传授,创新性的情境设置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积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新需要。

(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注重互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其中,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审美体验中中激发想像,在思辨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在表现中愉悦身心,完美自我,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唱式教学模式及结构,从学生兴趣、能力、创新的培养上入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型,变单一的“教唱课”为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音乐的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倾听音乐,使学生的感情与音乐产生联系,从而在情与美之间建立联系。从教学实践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审美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得到审美体验、情感抒发,与音乐产生共鸣,对音乐产生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宋瑾.音乐美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雅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