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院校中开展健身气功项目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07:57:11

在中医院校中开展健身气功项目的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健身气功项目的文化特点与功能特征进行探究,并且以健身气功运动的锻炼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为出发点,对中医院校选项课程中开展健身气功运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体育选项课 健身气功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本文通过新疆医科大学体育选项课程开设健身气功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若在中医院校开展健身气功选项课程,不仅能让大学生们培养自信心能力和交际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爱国意识,而且还能缓解学习压力、舒缓情绪、提高审美意识、塑形健体、娱乐身心,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一、健身气功项目的文化特点与功能特征

健身气功是传统气功融合了诸多现代健身理念而发展起来的运动形式。它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又涵涉了医学、美学等传统文化的内核,可以说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在健身气功中都有不同的反映,深刻地体现着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1-3]。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现已成为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祖国和世界人民的体育项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家对健身气功工作始终是高度重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4]。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不仅在国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还走出国门,传播到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很多个国家,受到国际人士的热烈好评。截至2012年底,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身气功活动,海外练功人口超过100万,全国健身气功站点已达到15469个,习练群众150多万人[5]。

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及高校体育专业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这些研究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另外,国外诸多研究表明[6-8],健身气功作为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项目,具有增强大脑、调节各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能力、增加抵抗能力、减少能量消耗等功能,具备极强的社会推广价值和潜力。所以这些年推广普及健身气功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文明的健身气功活动,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而且有效增加了锻炼者的体质,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显示出健身气功的体育价值。

二、中医院校开展健身气功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融入健身气功项目,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通过调身、调息、调心锻炼,周顺人体系统功能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

在医学类高校体育课中开展健身气功选项课程,学生不仅学到健身气功运动甚至还可以学到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现代医学和心理健康学等些医学类的重要知识,学生在学习当中可以结合本专业有利于提高专业上的知识。因为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中医认为,人的形体是由五脏、六腑、五体(筋、脉、肉、皮、骨)七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协调,相互为用。气功健身养生机理就是在调身、调息、调心的不同搭配下,通过阴阳平衡规律,协调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促进人体朝着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发展。

(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人体具有神经体液自我调节系统,以几近完美的方式维护着内环境的稳定。健身气功锻炼能够改善并增强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功能,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三)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心理学认为,情绪变化可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这种变化容易使人诱发生理功能失衡。健身气功锻炼通过主动地自我心理活动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进而改变生理状态。运动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锻炼方式对心理功能的影响效果也不同,健身气功等中国传统养生术对调节情绪状态效果更佳。

(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求,因为健身气功共有九个套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套路。这样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为中医院校体育选项课程增加新内容、注入新活力,适应了当代大学生们的需求,进而也加快了中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设。

(五)健身气功项目的开设促进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健身气功项目的锻炼,能够改善人体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身体活动的能力,消除紧张情绪和大脑的疲劳,延缓衰老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而且健身气功项目能提高机体的柔韧、耐力、协调等素质,健身气功项目在达到锻炼身体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放松心情、娱乐身心陶冶心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开展健身气功项目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相关经费的投入,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中医院校的相关部门应承担起组织和领导的职责,加大经费投入,以公益性的形式进行健身气功的普及和推广,使健身气功的普及和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相关媒体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和推广。从2003年正式推出4种健身气功到再编创推出5套新功法,无疑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功法选择。应通过相关媒体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和报道,如学校的学报、广播台、电视台等。随着练习健身气功的大学生逐渐增多,适合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的地方越来越少。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良好的健身气功活动环节,帮助成立健身气功辅导站点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督。

(三)加大专业健身气功师资队伍的不足。因为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武术专业转过来的,主要承担武术课教学的基础上,兼任健身气功课程,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健身气功的科研工作,因此在健身气功的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相对较弱的情况。除此之外开展健身气功选项的师资培训,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发挥高校体育教师中专业人才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以点带面使健身气功运动在中医院校尽快开展起来。

(四)将健身气功项目纳入学校的体育选项课程。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体育选项课程中开设该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对健身气功运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另外,开展健身气功社团,相关教练员进行指导,定期开展活动,在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大型庆典、大型活动上进行健身气功表演,甚至还可以高年级学生开设健身气功选修课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18.

[2] 丁丽玲.论健身气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0.5:132-134.

[3] 杨毅.论中国健身气功的养生价值及时代需求[J].搏击・武术科学.2010.7(07):80-81.

[4] 张云崖,王林,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普及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06):29-32.

[5]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6] 王意南等.彩超评价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左心功能作用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0):762.

[7] 李柄红.浅谈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内江科技.2010(12).

[8]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0.

上一篇:提升非权力影响力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下一篇:期待更多顶级版权赛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