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时间:2022-10-20 07:55:32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理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给予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用药后,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副反应量表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分析,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判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实验组患者中治愈20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3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且药物副作用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发面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老年抑郁症;疗效;安全性

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性大。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行动迟缓、情绪压抑、孤僻少语等,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现象,对老年患者的身心、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影响[1]。该疾病早期不易被察觉,且老年患者对抑郁症的观念较少,因此常延误治疗时期,加重病情。此外,老年患者用药还需经过多重考虑,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逐渐减退,因此,选择高效、安全性高的药物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关键,我院对患者使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为64~72岁,平均年龄为(67.9±4.4)岁,病程为2~12个月,平均病程为(5.9±3.4)个月;对照组患者50例,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66~75岁,平均年龄为(69.2±3.2)岁,病程为4~14个月,平均病程为(7.3±2.5)个月。经诊断,此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第3版心理诊断及障碍分类标准---抑郁发作标准 ,且患者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 17项抑郁诊断标准(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17)评分均≥17分。同时还对患者得心 、肝 、肾功能其他精神类的疾病进行检查与排除。

1.2方法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需在2w前停止服用所有抗抑郁药物,避免对调查结果产生干扰。

实验组患者给予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药物服用的具体方法为:艾司西酞普兰片,前3d 5mg/d,3d后药量加至1倍,10mg/d,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度对药量进行增减,但药物最高剂量不得超过20mg/d,平均剂量为(12.5±2.7)mg/d。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帕罗西汀片,前3d 10mg/d,3d后要量增至20mg/d,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度对药量进行增减,但药物最高剂量不得超过40mg/d,平均剂量为(22.4±1.7)mg/d。

患者用药期间需遵循医嘱,做到按时按量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型,同时需根据自身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在治疗期1、2、4、6w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记录,记录时需核对患者的姓名与病症,对出现强烈不适感的患者需立即停药,及时诊断。其家属应尽量陪伴患者,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安排患者生活的相关事宜,减少此类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同时患者需减少心理负担,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不能一味的精神紧张焦虑,加重病情。

1.3诊断标准此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的减分率作为诊断标准:①治愈:减分率 ≥75%;②显著进步:减分率在50%~75%;③减分率在25%~50%;④无效:减分率<25%。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组别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此次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t检验,P<0.05时视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比较我院对患者用药后1、2、4、6w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指标进行参考,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趋势,但相对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尤其在治疗前期,实验组患者用药后显效更快,疗效更显著。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比较,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作为指标,经统计后,见表2。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愈例数方面差距较大,可对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进行肯定,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药物不良反应对比除药物疗效外,还需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我院根据副反应量表对其进行评定,见表3。

由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通过3个表可知,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特点,符合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帮助更年患者受益。

3讨论

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应引起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老年人身体虚弱,各项身理机能水平下降,通常情况下各患者家属只对其显著的身体疾病较为重视,而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及精神状况。老年性抑郁症是精神与心理双重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精神科疾病,其前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性格逐渐孤僻、沉默少语、行动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由于此类临床表现不易引起广泛患者的注意,因此常造成患者病情延误,耽误最佳治疗时期。同时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衰弱,体内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无法快速有效的分解药物毒性,因此,应当把"高疗效 低毒副"作为老年人用药的首要标准[3]。我院对患者推荐使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该药是一类新型的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制剂,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该药具有起效快、副作用低等特点,相比于同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具有明显优势,符合老年患者的用药标准。该药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老年性抑郁症的各种临床症状,且可针对性的加强中枢神经系统5-HT能的作用,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而对多巴胺等无明显影响。且服药简单,用药次数较少,方便老年患者记忆。除药物治疗外,家属还需多关注老年患者各种精神状态,对出现类似状况的患者应及时送诊,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加重病情。家属还应多陪伴老年患者,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尊重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醒患者每日按时按量用药,对病情严重有自杀倾向的患者需由专人看护,避免恶性结果发生。

总而言之,艾司西酞普兰对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显著、起效快、副作用少,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维持正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除此以外,我院呼吁应广泛关注老年患者的精神与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精神方面制定相关统一的检查规定,同时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理解与尊重,做到多关心、多陪伴,帮助其更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谷岩,姜涛,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45-449.

[2]许志平,唐立岩,宋志文,等.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醒觉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变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2):938-940.

[3]刘琦,张鸿燕,蔡焯基,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5):320-326.

上一篇:改良小切口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手术临床效果分... 下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无创正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