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0 07:28:5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的运用

河南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4个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生物课教学很有促进,其根本就在于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疑自探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脑海中生出问题。如,在讲《花》时,引用录象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花,然后让学生将事先准备的花摆出来,使学生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中展示学习,从而逐渐被各种美丽的花吸引,渴望了解更多有关花的知识。

又如,在讲遗传现象前,让学生做家庭调查,重点针对家庭成员的单(双)眼皮、舌两侧能(否)卷起,有(无)耳垂,有(无)酒窝等性状展开调查,做好记录。学生就会产生:怎么会是这样?是什么造成的这种情形?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读书、去求索,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非常重要,能够让其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持学习动力。

二、建设宽松和谐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解决问题

环境和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于是我设计学生在组内交流,提供展示的板块,自由地探索和表达学习的心得,学生在这样的“场”中自由自在地玩、想、说、记,实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营造一种充满合作、自由、和谐的氛围。这样以前靠教师讲解完成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可以在学生的交流探索中得到解决,效果出人意料得好。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真问题、真学习。

三、大胆质疑,使问题更加深入

利用教材优势,激发自主质疑。不仅要培养学生向老师质疑还要学会向权威质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继达尔文之后仍在进行着对生物进化现象的研究。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着挑战。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学生要学会大胆挑战课堂,如蚕只吃桑叶吗?金鱼真的不知道饱吗?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要求学生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矛盾的问题。一些现在科学家都没有解决的疑问就更能激起学生不断发奋学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求知欲。科学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无止境的科学领域里大胆质疑、大胆设想、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在拓展运用中升华

如,在学习《植物茎和叶》时,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叶》的活动,提出叶的类型、单叶与复叶、复叶与小枝的区别、叶面颜色深浅不同等问题,学生对照自己采集的叶,争议、归纳、总结结论,讨论激烈并引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拓宽了思路,训练了发散思维,同时我们结合教材的试一试、动动手、开眼界、实习等内容及时开展《当地动植物标本制作》《血型的测定》《血压的测定》《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调查》《当地传染病的调查》等拓展活动,给学生一个更加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我独立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积极激励学生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发展潜能,在求异中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D].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01).

上一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探究 下一篇:让农村小学英语后20%学生插上爱的翅膀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