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06:52:32

《成本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特点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在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重新梳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品种法应用、分批法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用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应用4个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生不断提高成本核算、分析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成本会计》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会计专业自《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企业中有实际的成本会计岗位相对应。笔者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毕业生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职业应对能力,较难适应成本会计岗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课程适合项目教学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需要项目载体

如何以应用的方式给学生实用的知识,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讲解,具有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计算多的特点,各种数据在各种不同格式的表格中穿梭、演变,需要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大量的计算,其表格之多、计算之多是其他会计课程难以比拟的。且该课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因此在教学上需要项目载体,让学生在努力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各种方法,通过计算完成各种表格。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教学项目,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中投料方式、产品转移方式等)的介绍开始,模拟各种情境来学习各种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二)《成本会计》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课程比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虽然教材将各种分配方法和核算方法分别在各个章节中介绍,但是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个核算体系,整个核算过程从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直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环环相扣,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比较容易以一个成本核算方法掌握为教学目标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而且项目成果也明确。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笔者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出发尝试将教学内容项目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和岗位的纽带,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处于特殊地位。当我们从岗位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是岗位职责要求;当我们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待任务时,它就体现为职业能力。笔者通过走访企业与实践专家交流,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进行了职业能力分析,最后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对企业的各项支出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并理性地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二)重组教学内容,完成项目设计

在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成本会计》课程知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成长规律,遵循深入浅出、综合处理、通用性强的原则,围绕着《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整体工作任务循环式地设计了独立且递进的4个教学项目,分别是品种法应用、分批法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用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应用。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被重新梳理,各知识点的处理如表1。

(三)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通过对不同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分析,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涵盖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其中成本核算工作是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制定原始资料取得与整理、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为决策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成本管理更是内容广泛,包括编制成本预算、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考核等。笔者从教学目标出发,分别模拟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等不同企业的生产背景,以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线进行每个教学项目设计,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项目一品种法应用为例,如表2。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项目教学评价考核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考评很难通过一张笔试试卷来体现,因此从考核教学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笔者结合项目教学设计了一套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终结性考核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各必备知识点的掌握,占最终考评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以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为依托进行考评,占最终考评成绩的70%,考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分别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定和教师考评综合形成,比例分别是20%、40%、40%。其中学习态度涵盖出勤情况、课外学习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涵盖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言、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涵盖及时性、准确性、独立性、清晰性;团队协作涵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4个项目的考评成绩再以各25%的比例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在完成项目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项目资料,布置学习准备。课堂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务驱动,小组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组织过程中,努力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此,以“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学单元为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具体内容见表3。

四、项目化教学效果

《成本会计》课程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学生成本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首先,项目教学使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整体认识。由于教学项目是基于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从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开始到最终完成成本分析报告,学生在营造的虚拟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来源于企业的学习材料,亲身体验着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其次,每个教学项目均以不同的企业生产类型为背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蓝本设计,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设计核算程序,且每一个核算环节都离不开各种原始数据的取得、原始凭证的传递、分配表的编制以及成本类账簿的登记。在实践中,学生操作能力不断地提升,同时岗位工作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岗位应对能力自然形成。

此外,项目教学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到项目评价的全过程中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与实践交替中学生自主决断,积累经验,渐渐形成对这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完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分析、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五、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待完善

《成本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设计到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项目内容设计需要更加工作化、精细化

项目内容应该不仅涵盖教材中的知识,还应更多的补充实践知识,如目前企业普遍利用ERP软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如何在课堂中结合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是其中一个问题。另外,成本管理方面内容如何精细化地渗入各项目内容也是问题,如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等。

(二)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项目设计都是以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的应用为基础,项目完成方法与工作流程设计也具有事先的设定性与通用性,项目的训练更多培养的是操作能力,缺乏采用混合方法完成的项目,缺乏项目的问题障碍设计,缺乏对学生复杂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形成性考核实施需要提高可操作性

尽管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得非常明确,但是在目前非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很难对每位学生每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也很难准确到位,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可信度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张永欣,吴健.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3).

[4]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上一篇:大卖场盈利模式与产业链绩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契机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