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的就业信息流程及其再造

时间:2022-10-20 06:39:56

基于学生本位的就业信息流程及其再造

摘要:就业信息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提条件。在开展就业工作时,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设计合理的就业信息流程,使得每位毕业生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学生本位;就业信息;流程再造

在高校就业体系中,就业信息是开展就业工作的基础,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一个就业信息就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就业机会,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毕业生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更表现为就业信息的竞争。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就业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着力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基本上包括了就业信息系统、毕业生信息系统、职业测评系统、就业咨询系统等模块,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每年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就业信息多,但不少毕业生认为接收到的有效信息少,分析原因后,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时,形成了以就业工作人员为本位的信息流程,他们关注的是信息有没有在平台公布,但是没有关注到信息是否有效并能够及时准确地被学生接收。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对就业信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就业信息流程的设计和再造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对就业信息的分析,建立一个基于学生本位的就业流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高效、全面地掌握就业信息,同时帮助学校就业工作人员能够对就业信息传递过程进行监控,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的效率和效益,为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就业信息流程分析

1.信息的收集。就业信息的收集是开展就业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任务。就业信息收集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用人单位主动到校招收毕业生,也有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或学生查询有关人才招聘网站或者联系各地人才市场了解就业需求信息等等。与此同时,学校就业工作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校友等社会资源,广开就业门路,并且要加强教育引导,发挥毕业生的主动性,不能产生依赖的思想,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招聘会,搜集就业信息。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就业信息的收集工作才会取得大的突破。

建立就业单位信息库是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可持续的有效保障,是开展就业信息收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业工作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根据我们的统计,到笔者所在学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基本上有80%以上的单位是多次招聘的,每年中石化系统的公司都会到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同时本校还举办了医药化工、经管类等多场招聘会,还有许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来开展招聘工作,每年有80%左右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本校都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这类就业单位的信息是我们信息收集工作的主体,就业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就业信息能否有效利用。每年首次与本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用人单位都将被录入单位信息库,基本上信息库处于动态增长的过程。这样毕业生在学校就业工作启动之前,通过浏览单位信息库,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自己有意向的就业单位,关注其招聘情况,做好就业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相关跟踪研究,一方面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改进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与用人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以及执行就业协议的情况,对于少数很不规范的企业要列入就业单位灰色名单,警示毕业生在以后就业时注意参考。

2.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要准确首先在于核实招聘单位是否具有合法的相关资质,其次在于它是否具有真实的需求。在国外一些国家,用人单位的信息由政府统一授予的登记号作为辨别真伪的依据,并且必须由专人上网登录招聘信息,个人的就业信息则与政府的诚信系统联网,登记虚假的信息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但是目前在国内还做不到,我们必须通过实地访问、电话咨询等方式来核实用人单位各方面的情况,以此来尽可能保证我们要的就业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的处理还要体现及时的原则,由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具有时效性,以中石化系统为例,下属各大公司的年度招聘计划基本上都是报至中石化总公司批准的,如果毕业生不能够及时了解这些就业信息,一旦公司招到人或者招聘计划过期失效,就丧失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因此,一旦收集到就业信息,必须尽快处理并公布,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同时信息的处理要全面反映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例如单位介绍、招聘岗位、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等,以便于毕业生做出是否应聘的决定。如果信息不全,毕业生还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对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做出决定,大大降低的信息传递的效率。

3.信息的传递方式。我们看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途径大大丰富了。现在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就业信息平台,其他的信息平台还有大学生校内网等一些知名网站、移动手机短信平台、校园告示栏等等,最基本而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相互之间口头传信。相较而言,网络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传递方式,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无纸化的平台,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它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维护和处理功能,使得我们能够对就业信息进行适时的更新、统计和分析,就业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而其他信息平台的功能很难用网络和软件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这样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导致它们只能作为一个信息的平台。

4.信息的格式。最简单而且普遍的就业信息公示格式就是系列“某某公司招聘信息”的列表,许多高校的就业信息平台都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效率是低下的,它忽视了并不是所有信息对每一个毕业生都是有效的信息这一基本事实。如果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只要改变公示信息的格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有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时对于工作地点、公司所有制性质、专业匹配、发展机会、薪资待遇等关注度比较高,考虑这一因素,我们拟出这样的就业信息公示格式:“工作地点+单位名称+所有制性质+招聘专业”,例如“南京扬子石化公司国有控股聘化工、机械类毕业生”,那么这条就业信息的指向就比较明确,对于非化工、机械类,准备到上海就业或希望到外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就是无效信息,就不需要阅览该信息,了解该单位其他更详细的信息。仅就专业而言,笔者所在学校共有63个本科专业,其他61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不必浏览该信息,可见这种公示格式将使得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5.信息的反馈。就业信息的不是信息流程的终结,就业工作人员必须知道哪些应该查阅就业信息的毕业生没有登录查阅,以便于及时跟进,个别通知到位,发挥就业信息的最大效率。为了监控信息是否被每一位毕业生获知,在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提供的支持。在打开每一个公布的就业信息栏下,显示就业工作人员和按专业班级排列的学生列表,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学生号(唯一的)登录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如果阅读了就业信息,则其在该就业信息的班级毕业生姓名列表中的名字将会被反显显示(已就业的毕业生姓名显示为蓝色;未就业的毕业生未阅读信息的姓名为黑色,已阅读的姓名显示为蓝色),这样学校就业工作人员登录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时,点击就业信息查看阅读人员列表,就能很清楚的知道那些姓名仍为黑色的毕业生仍未阅读信息,可以通过电话通知、口头传话等方式通知他们查阅就业信息,直至招聘专业的学生姓名列表全部反显显示,说明该就业信息已经传递到位。

就业信息的反馈除了实现对就业信息传递进程的控制,还可以利用已就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实施对就业单位信息库的动态调整。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少数具有合法资质的公司有时以人才储备为名大规模的招聘高校毕业生,但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就业后,不少的毕业生没有安排到相应合适的岗位,导致一些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流动性加快,不利于毕业生的成长,造成国家人才资源的浪费。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不能认为学生一旦找到工作,自己的工作使命就结束了,从国外著名高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学校必须一直关注学生的成长,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和交流,切实了解其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对于那些管理不规范的公司,要将它们从就业单位信息库调整至就业单位预警库,供学校将来的毕业生择业时参考。

二、就业信息流程再造

综合我们对就业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以就业工作人员为本位的就业信息流程进行再造,建立一个基于学生本位的就业信息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就业信息必须被传达到每一位未就业的学生,流程才会结束。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决定是否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充分发挥出每一条就业信息的效率和效益。

上一篇:浅析《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的制定 下一篇:化工制图内涵辨析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