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之“景”多“风景”

时间:2022-10-20 05:28:15

所谓“诗言志”,即指诗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是不同的情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是春天,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美景佳句,也有张先的“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天仙子》)和苏轼的“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悲春之情。在这里,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自然景物,而我们如果渗透了自然景物的寓意。自然也就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于是,我们就可以说“志”已与诗中之景浑然一体。出现在诗歌中的这些景物我们就称之为“意象”,是作者之意与自然之象的结合体。准确把握其含义,才能更好理解诗歌主旨。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议论政事而触怒皇后武则天,被诬下狱。这年秋天,他在狱中闻蝉鸣写下了这首咏蝉抒怀之作。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前四句,物我分写,一句说蝉,一句说己,上下旬意一气贯通;后四句亦物亦我,浑然一体。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诗中蝉的形象,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化身:“浓重的秋露沾湿了双翼而难以飞进,萧瑟的秋风有阻遏了鸣声: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又有谁替我表达我的心迹呢?”读来句句咏蝉,味之句句抒怀,极其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地寄托了自己遭谗被诬、有冤难申的悲愤心情。

同样,刘琨在《重赠卢谌》中用“朱实陨秋风,繁英落素秋”比喻自己的壮志在艰难时世中受挫,用“狭路颂华盖,骇驷摧双”比喻自己的事业遭到失败。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表达对约束自己的仕途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像这样在诗中借物咏怀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物”即是“我”。

正由于作者情感的不同,导致他们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不同的心绪,如前文提到的,面对春天。宋祁、王安石眼中见到的是美景,而张先和苏轼表现的却是忧愁。如果说他们由于心境的不同,看到的是春夫的不同的侧面,见生机盎然之景而喜,睹落红而悲。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写于道光十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刚出都门的时候。前两句以日落写自己离愁之广阔难禁,后两句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从愁思中摆脱出来,以落红自比,寄予了深情,表达了自己不甘退伏和憧憬未来的献身精神。

再如,在宋、金争斗中,著名的主战派人物陆游,壮志始终不渝,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奉行屈辱投降的政策,他屡遭排挤的打击,境遇不佳,但气节不改。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即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思想。

不仅如此,诗中之景还可起到其他的作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多次写到江、月,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通过月下苍茫之景衬托离别之“凄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心态,从而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绝妙:在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过程中,用“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她的凄苦与孤零,借“同是天涯沦落人”和自己的遭遇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表现自己的沦落之感。可以看出,同是写江、月,其作用各异,但都是和作者之志、诗人之意分不开的。

诗人吟咏的对象同样是落花,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同样是吟咏春天,但见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致:同样是借物抒怀,又因个人的情感而作用各异。一言以蔽之,诗中之“景”多“风景”。明确了这一点,无论阅读文学作品,还是文学创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应具有的文言素养 下一篇: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轻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