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井田背斜构造与聚煤规律的探讨

时间:2022-10-20 05:03:18

小康煤矿位于三台子煤田的西南侧。三台子煤田处于北东走向的八虎山和调兵山两个背斜之间,井田区域内,交通便利,交通主要靠公路,203国道贯穿于煤田中部,北距康平县城12公里,南距法库县城17公里,调兵山31公里,与周边县,乡之间也均有县级柏油公路相同,另有连接国铁的矿区铁路直通矿山。

三台子煤田处于北东走向的八虎山和调兵山两个背斜之间。在中生代晚侏罗纪中期,该煤田普遍下降形成了湖泊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沙海组煤系。在白垩纪末,该区一直处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到第四纪还仍在接受剥蚀堆积,从而构成了现代的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形成了井田内平缓的剥蚀堆积丘陵地形。

在西北部三官营子一带,地形起伏较大,最大标高为+118m,最低标高为+79.4m,高差38.6m,一般标高+80~+96m,仅在井田西南部出现了局部冲积较低洼平原,一般标高在+88m左右。 本地区就地理位置来看,气候多风少雨,春干冬寒,属大陆性气候,一般春、秋、冬三季多风。春、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大至7~9级,瞬时达10级,小至2~3级。降雨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年降雨平均日数78天,年最大降雨量801.4mm(1959年),月最大降雨量307.9mm(1995年),日最大降雨量128.5(1959年),冻土层最大厚度1.45m,在0.8m深地温8.3℃. 本区地震历年来未超过二级,烈度为VI度。

一、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井田的底层层位关系。三台子煤田位于松辽盆地南缘的东侧,属于中生代晚侏罗纪山间盆地,形态比较完整,煤田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周围为老地层而煤田内地势较平缓,除少部分地段有白垩纪出露外,其他部分为第四系所掩盖,基本上属于全隐蔽型煤田。

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煤田之基底,侏罗系含煤地层直接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侏罗系之上为白垩系,再其上为第四系。

2、井田内的地质构成及变动。小康井田位于三台子向斜的西南部,占据向斜的大部分,煤层走向大体呈北西方向,岩层倾斜平缓,一般在7°~9°之间。井田内构造以断裂为主,由于受断裂构造影响,使得井田内褶曲构造反映不太明显,但尚能看出向斜的存在。褶曲:三台子煤田整体为一向斜构造,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致使向斜的东西两翼不对称,向斜轴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和断裂的破坏而不突出,但是看出向斜轴总的规律是由北向南逐渐加深,其轴向为N35°W,向斜轴倾伏角为6°,轴部最深可达到830m。井田内无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3、煤层结构。小康井田内共有两个可采煤层,煤层编号从上往下依次为1#、2#。(见附1)

4、水文地质

(1)地表水系。本地区内无较大河流,只在井田中部有一个人工水库,于1942年~1943年建成,坝高7m,坝长4120m,坝顶宽5m,坝底宽40m,坝坡度1:2.5,坝顶高程86.40m,坝底高程79.4m,集水面积143平方公里,历年平均径流量1430万平方米,径流深度0.1m,多年平均降雨量550mm蒸发量1700mm。

其水库水除地表经流外,主要来源之一是一条小河――李家河,它发源于法库老灵山和康平西官边台子两地,经流于井田南部注入水库,集水面积59.9平方公里,河长19公里,河宽一般10~20m,比降4.79%,枯季无水,雨季水量偏大,最大洪水流量50~60平方米/秒(1958年8月),属于季节性小河。

水库水的另一来源是经人工渠间接引辽河入库及直接引康平县城系的西泡子水。渠长15公里,渠宽10米,最大排水量20立方米/秒左右。

附1:各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号煤层总厚,m小~大一般可采厚,m小~大一般可采煤层分布煤层走向煤层倾向煤层倾角10.58-6.063.500.73-5.163.50全井田北部SN;南部NW北部EW;南部NE7~9度间距20m20.15-10.127.500.70-9.017.50全井田北部SN;南部NW北部EW;南部NE7~9度

(2)含水层。本井田内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由侏罗系粗砂岩及沙砾岩微弱的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所组成,虽然粗砂岩疏软(类似豆腐渣)多裂隙,但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0043kg/s.m以下,而且断层富水性弱,并且煤层顶部有较厚的油页岩、泥岩。含水层间有良好隔水性能的泥岩、粉砂岩层,导水性差,破碎带厚度小,并为泥质物充填紧密,与地表水以及各含水层间无水力联系,可谓闭合断层,对矿床充水无甚影响,故将该井田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二类一型矿床。

井田内共划分为三个含水层:①侏罗系直接充水承压含水层;②白垩系砂岩及砂砾石承压含水层;③第四纪砂岩及砂砾岩承压的含水量。

(3)隔水层。本井田内有两个隔水层,①第四纪粘土及亚粘土隔水层;②侏罗系煤层顶底板泥页岩隔水层。

第四纪粘土以及亚粘土隔水层主要由黄色和黄褐色粘土及亚粘土所组成,结构密实,具有可塑性,在水库底部的南北两侧厚约6m左右,中部较厚约8m左右,据土工实验成果表明在2.66m以上均起隔水作用。 侏罗系煤层顶底板泥页岩隔水层主要由黑色泥岩及黑褐色油页岩组成,结构细腻,直接赋存于煤层之上,厚约31m左右,为一良好的隔水层。

(4)矿井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10.2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52,6立方米/小时。

(5)邻近生产矿井充水情况。邻井三台子煤矿从1978年10月开始正式投产,在建井初期主井斜长77-153m时见白垩纪紫红色砂岩及砂砾岩,破碎松散,涌水量4-5立方米/小时,而向深部含水性逐渐减弱,到目前为止历年的平均排水量为0.069立方米/小时,可见该矿井基本不含水,其涌水特点是粗砂岩和砂砾岩的微裂隙孔隙滴水,而泥粉细砂岩复合岩层既不含水同时也起到了隔水的作用。综上,该邻近煤矿属于极弱充水含水层矿井。

二、煤层质量及煤层特征

该矿区煤质工业牌号为长焰煤,黑色、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或平坦状断口,摩氏硬度约为3,质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在亮煤条带中常见两组垂直层面的内生裂隙,一组发育,一组次之,裂隙面平坦。在裂隙中常常有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煤层与顶底板一般为整合接触。煤的物质性质:容量1.33克/立方厘米,灰份(Ag)21.31%,水分11%,挥发份(Vr)41.89%,发热量22MJ/Kg,硫含量1.95%。

1、顶底板岩性。煤层直接顶板:主要由黑褐色油页岩组成,结构致密、细腻、无裂隙,厚度一般在10-30m之间,平均20m左右,按其坚固程度属于软质岩石。

煤层直接底板:由灰黑色泥岩和灰白色粉、细砂岩所组成。结构较细致、质软其厚度变化西南厚约5-6m,东北厚约10m以上,一般5-10m左右,按其坚固程度属于软质岩石。

2、瓦斯赋存状况及煤的自燃性。本矿井瓦斯含量较低由瓦斯分析结果可知,本井田属氮气~沼气带矿井,仅在井田中部有一部分沼气带,可采边界附近有一部分氮气带。绝对瓦斯涌出量4.8立方米/分,属低瓦斯矿井。井田内煤的火焰长度在10-260mm间,岩粉量10~50%,煤尘爆炸性弱。370号孔煤尘实验结果为:火焰长度400mm,岩粉量55%,爆炸性强,故井田内有煤尘爆炸的可能,煤尘爆炸指数为48.98%。

3、地质勘探程度。在勘探初期针对该区特点,首先,原则上对全井田采用先线后面,全面控制,点线配合,重点解剖,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等, 通过四次勘探,补充并借鉴邻区地质资料,比拟本井田上述地质因素特征,视其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较稳定且偏简单,勘探类型属于二类二型偏简单。

上一篇:X线检查的临床诊断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