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长寿该多好

时间:2022-10-20 04:50:07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68周年祭日。鲁迅才活了55岁,真是令人惋惜。

在为一个伟人不能更长寿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许我们应从中发现些什么,从而为后来人找到些教训,为此笔者找到了一些历史的线索。这些数据多少反映出鲁迅先生为什么不能活得更长一些。

鲁迅长期以来经济困窘,环境险恶,婚姻失败,心中的郁闷和孤独常常不能排解,因此助成沉默、愤怒、寡言、敏感的性格。他在南京求学时买不起冬天的棉衣,靠吃辣椒御寒,结果得了胃病。后来到北京,又通过烟酒来排遣思想的苦闷与人生的无奈,尤其是与弟弟周作人吵翻后搬到八道湾,大病了一个多月。中医云“忧伤肺”,加上鲁迅抽烟无数,患上了胸膜炎和肺结核,似难避免。

鲁迅动辄发火。有一位笔名叫“冬藏老人”的回忆说,鲁迅是个“只要半句话不和就要发脾气的人”,“他的不肯吃亏一句说话,不喜欢给人占半个字便宜的那种气度,较后生似尤过之”。他的夫人许广平也回忆说:“人家一不留心,片言之间,毫不觉到的,就会引起不快,可能使他眠食俱废。在平常人看来,或者以为这是大可不必的,而对于他就觉得难堪了,这在热情非常之盛的人,是会这样的。然而这是与他的病体很不相宜的,或者也可以说,他的病体促成这急激的脾性。”其实,与许广平同居后,鲁迅心情愉快了许多,体重还增加了一点,但脾气如故,一提到仇人就气愤起来,中医云“怒伤肝”,对于原本健康欠佳的人这种激愤对身体的伤害更是雪上加霜。

鲁迅太执着于自己的反省和思考,对自己苛责,也很少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盲从是他的好特点,但有时却走过了头。比如有一次他的朋友去看他,到屋里后鲁迅脱了大褂随便扔在了床上,他的朋友对他说“大褂可以挂在衣钩上” 。(依我看此人也多事。)鲁迅不予理睬,当朋友第二次再劝他时,鲁迅急了并说道:“大褂为什么一定要挂在衣钩上?”难怪他的老母亲鲁瑞说了下面这番话:“大先生(指鲁迅)所以死得这样早,都是因为太劳苦,又好生气,他骂人虽然骂得很厉害,但是都是人家去惹他的"。

鲁迅也不善于娱乐,兴趣过于单一,因此没有借外物遣情的机会。他在北京时,除了抄古书、校古碑,便是抽烟、喝酒和吃糖(糖是极坏的食品),甚至养过壁虎。他的生活状况实在是非常有损于健康。

鲁迅说:“我是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就回头钻入草莽,舔掉血迹,至多还不过几声的。只是现在却因为年纪渐大,精力就衰,世故也愈深,所以渐在回避了”。

悲哉,鲁迅。他“年纪”其实不大,是被坏的世道和自己的坏习惯消耗;他“精力”衰退过快,因为总没有积极的调适和向上的养生;他一点也不“世故”,他好像青年人太过任性,又常“讨伐自己”,因此内外受敌,而内敌更加伤身。

如上说来,鲁迅生于一个可憎的时代,自己又不善待身体,长寿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了。鲁迅长寿该多好――为今天的中老年朋友健康计,写下这篇短文,也是对先生祭日的纪怀。

上一篇:欢歌笑语醉夕阳 下一篇:内毒素―香烟中的第三大“杀手”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