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在人生的第四个世锦赛登顶

时间:2022-10-20 03:22:48

7月27日那天,我兴冲冲地到了北京木樨园体校,希望和张琳的队友们一起看到张琳拿世界冠军的情景,然而张琳最终只取得了400米自由泳的铜牌,我从“兴冲冲”变得“悻悻然”……

木樨园有位沈校长

隶属于北京市体育局的木樨同体校有位沈校长,大号沈立人,此人管北京的三个水上项目:游泳、跳水、花样游泳。

管跳水,沈校长管得成绩斐然――他“接收”了一个原来练技巧、但是因为技巧队解散而无处可去的安徽小女孩儿,她是后来的奥运会冠军李娜;又从火车站“截和”了一个觉得没有出路、准备回家务农的广东小男孩儿,他是后来的奥运会冠军林跃……

管花样游泳,沈校长管得“坐怀不乱”――他住的那层楼全是花泳的姑娘们,只有他一个男人;在全国比赛的时候,看比赛的男人很多,但是只有他一个男人是坐在游泳池里看比赛,因为他要当比赛的“仲裁”……

游泳运动员出身的沈校长最看重的是游泳……

我管沈校长叫“陛下”,因为他虽然总穿黑布鞋,但总让我有“皇上”的感觉――无论是看少女时的张晓欢顾贝贝花团般簇拥他身边的样子,还是看奥运会冠军李娜林跃拘谨地听他训话时的样子。

每当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比赛的时候,准确地说是每当这些比赛在外地举行的时候,我都会以“请沈校长喝酒”的方式与他老人家一聚,而且必是以“请沈校长喝酒”为名、行“沈校长请喝酒”之实――

酒席间,我知道了李娜林跃们的故事、晓欢贝贝们的故事,当然,还有张琳的故事……

>>2003天津-巴塞罗那 北京队二十多个小孩儿测身体素质,张琳排在第九位

“被妈妈打着去学游泳”

2003年在天津,全国游泳冠军赛,我去看陈祚比赛,那时,陈祚是北京队唯一能拿全国冠军的选手。

在酒店里见到沈校长,我跟他打听陈祚的近况,努力显出一种很内行的情景,可他似乎对此毫无兴趣,而是拨了一个电话叫下来住楼上的一位少年,然后指着那少年对我说:“记住这个小孩儿啊,他叫张琳,陈映红的队员!”

陈映红在中国游泳界属于“黎明前的曙光”,她在八十年代中期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和获得全国冠军,是“五朵金花”的先行者,钱红杨文意她们“问世”之后,陈映红退役改任教练,在北京队选了二十多个小孩儿,其中就有张琳――测身体素质,张琳排在第九位,但是陈映红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感觉他身体比较轻、特别“粘水”,而且柔韧性好、特别能吃苦。

“那些小孩当时都13岁,但是同样给一个计划,张琳就比别的运动员能咬牙――看一个运动员不管是条件好或者不好,首先要看他能不能吃苦能不能挺得住,所以那时候我觉得这个孩子很不错,跟他同一批的孩子就是进队的时候成绩都比他好,半年以后就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都游不过张琳。”

虽然沈校长和陈教练都看好张琳,可我实在不知道跟这样一个小孩儿该说什么,就问他怎么学会的游泳,张琳说:“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说夏天太热,就让我们每个人交点儿钱报个游泳班,当时我是在电视上看‘五朵金花’们比赛,觉得挺好玩儿的,就去了。教练给我们每人发个水漂,问‘谁先下?’。我说‘我’,就跳下去了。当时的池子好像是两米深,我跳下去就不行了,喝了好多水,这时候就看到一根棍子伸下来了,赶紧抓住它上了岸……从那以后我就不想游了,每天都是我着我去,先开始是说好话哄着我去,到后来实在不行就打着我去,那时候是我第一次学游泳。”

“被妈妈打着去学游泳”、“特别粘水特别能吃苦”,这就是我对张琳的第一印象。那年正好闹“非典”,所以我对张琳的第一次“关注”有始无终,再一次听说他的名字是那年夏天的巴塞罗那世锦赛,张琳获得男子800米自由泳第八名。

几年以后,张琳讲了他对那次比赛的印象――

“03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世锦赛,根本没想到能进入决赛。当时有个澳大利亚选手跟别人聊天,聊着聊着忘了去比赛,结果我很幸运地进了决赛,如果他游我就第九了、就进不了决赛了。决赛的时候,我这个人木木呆呆的,没有见过这么大场面,更没想到第一次进决赛面对的就是我的偶像哈克特,还有世界上那些最好的长距离选手我当时的感觉非常非常紧张,老想着‘我进入前八了?我居然能和哈克特在一起比赛?’

我因为预赛是第八名排在第八道,我要第一个走出检录处,当时走进去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我当时脑子一下子就一片空白了,脚空空的好像踩棉花一样,第七泳道的运动员还没介绍完,我就起来向大家致意、脱衣服上台了,稀里糊涂地游完了八百米……这是我的第一次世锦赛。”

>>2004-2005-2006雅典-蒙特利尔-多哈第一次和哈克特相遇,张琳输了50多秒

“没有任何理由,他就是我的偶像!”

澳大利亚人哈克特是张琳的偶像,他说:“我记得很清楚,2001年福冈世锦赛时,我刚结束高原训练下来,正好是世锦赛的最后一天,我当时是在家坐在沙发上看他游1500米,他游了14分30秒破了世界纪录,当时给我的感觉好像没有任何理由,他就是我的偶像!”

2002年,张琳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第一次和哈克特相遇,张琳输了50多秒,雅典奥运会上,张琳希望能第三次和哈克特交手,但是这次奥运会经历对于张琳来说是一场噩梦,他在400米自由泳预赛中排在第二十六位。在200米自由泳预赛中排名第四十一位,都没有进入决赛,而他的偶像哈克特则再次赢得了1500米自由泳比赛的金牌。所以张琳说:“别人都说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地方,但是对我来说对我是创造悲伤的地方。奥运会回来总结了一点就是奥运会之前练过了,使自己没有恢复上来,是带着疲劳去比的奥运会。”

出色的比赛成绩和非凡的意志品质,这是张琳崇拜哈克特的两个主要原因――

就运动成绩而言,哈克特是当之无愧的“长距离游泳之王”:1998年,哈克特在珀斯世锦赛上赢得1500米自由泳金牌的时候,张琳还是一个刚开始业余训练的少年,那以后哈克特在长达十年时间里统治着这个项目,获得了世锦赛四连冠和奥运会两连冠,直到2008年,他以一块银牌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十年间,哈克特在世锦赛上获得过包括十块金牌在内的十八块奖牌,在奥运会上获得过包括三块金牌在内的七块奖牌。

就意志品质而言,张琳更视哈克特为偶像:雅典奥运会之前,他的肺炎使他的肺部功能丧失了将近一半,他是以一叶“残肺”再次赢得了奥运会金牌……

2005年,张琳和哈克特再次在世界锦标赛上相遇――

200米自由泳,张琳杀入决赛,最后获得第八名,菲尔普斯和哈克特分获金银牌;1500米自由泳,张琳再次杀人决赛,最后获得第六名而哈克特实现四连冠。但是张琳很高兴地看到:自己和偶像之间的差距,已经从当初的50秒缩短到20秒。

2005年,张琳的排名第一次进入世界前十位。列1500米自由泳的第六名。但是他的这个成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切,因为吴鹏在200米蝶泳比赛中获得的铜牌使他被税为中国男子游泳的希望所在。

2006年,张琳的两个主项都进入了世界前十名:400米自由泳第九、1500米自由泳第十,但是在这一年,一个叫朴泰桓的韩国人使得张琳的进步相形见绌。

如果说雅典奥运会对于张琳来说不堪回首的话,对朴泰桓来说就更不堪回首了――因为在预赛中抢跳犯规,这位韩国少年“倒”在了出发台上。

2005年,张琳和朴泰桓的成绩与世界排名非常接近,但是到2006年,张琳的成绩就被朴泰桓超过了――特别是在多哈亚运会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朴泰桓赢了张琳八秒多――难怪朴素桓能够战胜刘翔,当选多哈亚运会的“最有价值运动员”。得票情况是:

朴泰桓231票 刘翔32票

这项由采访多哈亚运会的各国记者进行的评选耐人寻味:当刘翔的名字风靡中国的时候,朴泰桓的名字也风靡着韩国,体育记者们在二者之间进行了一边倒的选择:朴泰――他改变了游泳的世界版图,而且不是在一个项目上而是在一个领域里。

这时候那句成语就非常适用于张琳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张琳追赶自己的偶像哈克特的时候,朴泰桓成为了更强劲的对手!

>>2007-2008墨尔本-北京 张琳在澳大利亚训练的同时,朴泰桓在美国进行训练。

“交钱训练和不交钱训练感觉真是不太一样”

游泳运动总要和数字打交道,2007年春天的墨尔本世锦赛后,沈立人、陈映红、张琳他们都在惦记着这样两组数字:

男子400米自由泳

朴泰桓3′44″30(1)哈克特3′45″27(3)张琳3′46″刀(7)

男子1500米自由泳

眙克特14′48″70(3)朴泰桓14′58″43(8)张琳14′59″02(9)

墨尔本世锦赛上,张琳参加了2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两个项目,分别获得第六名和名列第十一位,这个时候,陈映红采取的训练手段是强调200自和400自,尤其强调200自的训练。

连续三次在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进入世锦赛前八名,这对于中国男子游泳来说曾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中国运动员长于技能而短于体能,张琳能在世界大赛上取得这样稳定的成绩,已经是很大突破了。

但是张琳不这样想,他的教练陈映红和这对师徒身后的决策者沈立人也不这样想。世锦赛之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选择:到哈克特的故乡澳大利亚去!

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这首先是因为训练经费,解决的办法是:国家队和北京队各投入一部分经费……

张琳回忆说:“2007年世锦赛后自己很迷茫,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很努力拼搏,反而得到的结果不怎么样。因为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就决定去澳大利亚。到了那儿以后,觉得丹尼斯和我们陈教练的训练方法并没有本质不同,但是我训练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在国内的时候训练大家是被动的,到那儿以后是交钱训练,你交钱训练和不交钱训练感觉真是不太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张琳在澳大利亚训练的同时,朴泰桓在美国进行训练――张琳和朴泰桓之争,因此具有了游泳的“澳大利亚学派”和“美国学派”之间的竞争意味。

澳大利亚的训练使张琳受益匪浅,北京奥运会上,张琳获得了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和1500米自由泳的第五名。

两个成绩都是中国游泳的重大突破,然而却给张琳留下了很深的遗憾:400自,他终于没能战胜扑泰桓;1500自,他在和哈克特的最后一次交手中还是输了,这是他战胜和超越偶像的最后一次机会和最好的一次机会。

竞技体育总是这样残酷,但是在张琳看来,比赛场上的得失还不是最残酷的:“我记得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是在队里面,早上出操的时候我妈才来电话通知我回家,没有办法;奥运会的时候也是,奶奶去世时我去参加奥运会了,奶奶可能希望在看开幕式的时候能看我一眼,最后也没有看到――没有办法,因为你为了国家、为了你的事业,你必须放弃一些……”

>>2009年 绍兴-罗马 世锦赛张琳的比赛结果,完全和陈映红他们事先的判断一样

“张琳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想得远一点,以拿奥运会冠军作为自己的目标”

沈立人有个习惯:他总爱坐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看比赛,北京奥运会时看张琳的比赛也是这样。

今年四月,沈立人还是坐在最后一排看张琳参加全国比赛,他在400米自南泳和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都游出了今年上半年的世界最好成绩。比赛结束以后,他和陈映红教练做出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让张琳到香港进行康复性的体能训练;第二项决定是去澳大利亚,继续跟丹尼斯进行技术训练。

中国体育界有个名声正在越来越大的,“神医安道全”式的边缘人物:香港理工大学的陈方灿博士。此人天生失聪,当过水球运动员。后来去美国深造学习运动医学,经过多年努力,他摸索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康复手段,他形象地比喻为“在赛车高速运转的同时修理赛车”、这位仁兄虽然不为媒体和公众熟悉,但是他对中国体育贡献卓著,描述其要点――没有他的一套办法,不会有李小鹏和张宁的北京奥运会金牌……早在2003年,陈方灿就给张琳开过“运动处方”,今年夏初,陈博士再次对张琳施教,确保张琳能以更好的状态去澳大利亚。

在澳洲,陈映红与丹尼斯的配合渐入佳境,他们为张琳制定的策略是主攻1500米自由泳,以长带短,陈映红解释说:“大家都认为张琳的短距离还可以,所以我们决定以长带短,因为今年是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年,应该是从长距离打基础,这对他以后游400也有好处。所以在世界锦标赛上,我们让张琳放弃了200自,而是游400、800和1500。当然这样做会影响他的1500成绩,而且影响会比较大,当时我跟丹尼斯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哈克特在那年世锦赛的时候,也是三个项目都游,而且800游得很好、破了世界记录,但是1500成绩肯定会受影响,因为800的比赛在400和1500之间,它的体力消耗会非常大,几天时间是缓不过来的。”

罗马世锦赛张琳的比赛结果,完全和陈映红他们事先的判断一样:张琳先是在4,'30米自由泳决赛中游出了个人最好成绩,而且这个成绩比朴泰桓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成绩还要好;然后在800米决赛中,将哈克特保持的世界纪录刷新了6秒53,用金牌的优异成绩回报了自己的偶像和自己的偶像的教练;最后一项是1500米自由泳,由于在800米比赛中体力消耗过大,张琳在领先了800米之后体力不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获得这个项目的第五名。

回国之后,张琳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所以陈映红说:“张琳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想得远一点,以拿奥运会冠军作为自己的目标,所以他每走一步都很谦虚,即使拿了全国冠军他也没有骄傲,每次游完他总觉得有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而不是说拿了冠军就很兴奋、很开心、很忘乎所以,他不是这样的,每次取得成绩以后他老去找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可贵的。”

上一篇:马就像我的孩子 下一篇:伊万博士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