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支持江西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0 03:16:40

开发性金融支持江西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资金短缺与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以开发性金融在江西省奉新县工业园区中的实际运用为例,论述了园区内企业融资模式中信用建设、外部约束机制及贷款投放方面的三个突破,总结了开发性金融在促进园区发展、拉动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实力、形成支柱产业方面取得的社会效益,并提出开发性金融的奉新模式应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奉新模式;工业园区;组织增信

一、引言

资金短缺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关键问题,加之前两年货币政策形势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至2011年末,江西省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家,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543.7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8.62%,按照每户企业平均融资需求100万元进行估算,其资金需求达到1万亿元以上,而其获得的银行融资额约占需求的35%,总体水平偏低。但2011年仅仅上半年,江西全省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36.24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5337.89亿元,同比增长42.4%,总量接近2008年全年水平,在银根缩紧的情况下工业园区发展却势头良好。以江西省奉新县为例,奉新工业园金融环境良好,县内外20家金融机构共为53家企业融资19.51亿元,使企业融资满足率达到97%,该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相对较好,探究原因,开发性金融原理下的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推行起了关键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地解决了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江西省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开发性金融的创新性作用

国内学者针对国内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编著,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造成融资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根源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和信息透明度低,即信用缺损,从而引发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我国,一些特殊性的制度和市场发育原因,如体制的矛盾、信用体系不完备、资本市场欠发达、缺少中小金融机构等,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于洪波和武志认为开发性金融将国家级政府增信作为信贷约束条件,实质上是通过市场机制谋求构筑政府、企业、银行和市场“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从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条件(利率和抵押要求等),促进金融交易顺利进行并推动经济主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用基础,从而形成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孙雅璇认为,开发型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一方面有效填补了中小企业信贷缺口;另一方面开发了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创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也为商业性金融培育了更多合格的客户。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开发性金融相较于其他金融模式,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点创新性作用:

1.促进企业信用资源积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用资源的积累能力极为不足,积累中也存在许多障碍,例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用与交易悖论”,缺少实物资源,因破产率较高、生命周期较短进而缺少信用资源的投资动机等。在信用发达社会,经济主体的信用可以通过公共信用体系得到准确及时的传播,减少交易中的征信成本,提高信用资源的价值,增强信用资源积累的激励。可见,社会信用资源不仅仅是个体信用资源的累加,它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放大个体信用的效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体信用的不足。正是由于社会信用资源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有责任参与其中的生产与供给。中小企业发展不仅需要而且也完全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信用来加以弥补,即借助于社会信用资源来打破中小企业所陷入的信用与交易恶性循环的“陷阱”,使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得到发展急需的资金支持,并得以积累自身的信用资源,推进信用建设。

2.弥补企业信用缺损。开发性金融通过政府组织增信及信用建设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弥补信用缺损。开发性金融的组织增信功能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该曲线为银行风险利率曲线,风险越高则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Vc则为贷款风险临界点,表示银行可以容忍的风险程度,超过Vc则银行不予以贷款。其中曲线上的A点为中小企业未增信之前的阶段,R点为中小企业经组织增信后的阶段。中小企业处于A点时,由于担保不符合要求或成立时间短等原因导致信用不足,对应的贷款风险VA已经超过银行的风险控制线Vc,因而无法获得贷款。此时,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开发新金融组织增信手段,通过引入政府存入风险补偿金、引入政府背景的专业担保公司等措施,增加其信用资源,信用风险随之由VA降至VB,处于银行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之内,因此A将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具体运用到工业园区融资工作中,着眼点不是包办工业园区融资服务,而是孵化融资市场。经过开发性金融孵化,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现金流建设、治理结构建设和法人建设达到一定成熟程度,这种建设最终会转变成企业信用,使中小企业自身满足商业性金融贷款和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得到更多信贷支持,为园区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融资途径。

三、开发性金融在江西奉新县工业园区中的运用

2005年6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江西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试点意见的通知》,确定园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模式采取政府组织推动,园区融资平台统借统还,贷款项目民主评议,园区平台、省级融资服务中心逐级推荐,分级承担风险,政府组织增信下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用款中小企业经培育孵化后,通过省级政银企联席会议向商业银行推荐,逐步实现多渠道融资,达到市场化出口目标。2005年9月,该模式首先在奉新县进行试点。国家开发银行与省中小企业局、奉新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签订六方合作协议,并于同年10月向奉新县工业园区发放基础设施贷款2000万元,支持奉新工业园区土地平整和道路建设,扩大园区土地容量,为园区企业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园区向专业型、特色型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11月,共发放贷款2850万元,支持园区14家企业发展生产。在银行、政府、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融资工作在以下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1.信用建设

在机构建设方面,成立了“一机构、三平台”:信用建设领导协调机构,贷款平台、信用管理平台、结算平台。分别负责协调六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各项机制的规范运行。此外还建立了奉新县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审贷委员会、江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负责落实民主评议制度和贷款决策机制,落实贷后管理措施以及对中小企业实施信用评价和信用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形成平辈压力,促进企业信用发展,防范道德风险。在制度建设方面,省中小企业局(代表省政府)与开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上述六方还联合签订《江西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合作协议》,确定各方合作的方式、权利、义务。冯田开发区发展公司作为贷款平台也逐步建立和制定较为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财务制度。分行与贷款平台和结算平台将签订《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结算资金监督管理协议》,明确资金发放回收监督管理制度和程序。在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方面,既要求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须加入园区信用促进分会,并在开行贷款的结算行开立帐户,签订帐户监管协议,自觉接受贷款资金使用与还贷资金的监管,并且用款企业还需用其资产向园区公司提供足额担保以提高企业信用,同时为了提高政府信用,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对园区公司在开行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2.外部约束机制

(1)通过征信体系建立平辈压力机制

江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和奉新分会将逐步建立、完善征信体系,构成诚实守信的平辈压力,防范贷后的道德损害行为。具体包括以下约束机制:①进行会员信用评价;②建立信用征集体系和评级制度;③建立会员之间的信用增级机制和信用约束机制;④建立奖惩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2)通过民主评议制度实现贷款的科学决策

奉新县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审贷委员会、省融资服务中心,以及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制度,通过建设以下约束机制,实现科学决策:①评议人员的选择制度,保证评议人员的审议水平和工作尽职;②具体贷款项目审议、决策制度,保证评议过程的民主、科学和公正。

3.贷款投放

到2010年,开行支持奉新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贷款历时5年,共投放贷款1.42亿元,支持企业75家,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到2010年,奉新工业园区全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54.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实现税收5.11亿元,同比增长15.6%,安置就业人员2.4万人;园区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市、全省各工业园区中保持前列,实现了“一年稳中求进”目标。特别是园区工业经济、生态环保和谐发展,被评为2010年度“江西省先进工业园区”、江西省生态工业园区,并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开发性金融的社会效益

1.推动园区迅速发展,提升园区档次水平

通过科学发展观和规划先行理论引导,推动园区做好整体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发挥开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软件,为更多企业提供入园机会;通过对园区企业贷款支持,使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增加了销售收入,促进园区利税快速增长;从而在规划、基础设施和税收等方面促进园区规模增长和长远发展。

2.发挥开行孵化作用,拉动他行资金注入

通过开发银行资金的引导优势和对园区企业的孵化,吸引其他银行资金进入园区。如奉新工业园区,在开发银行发放首笔贷款之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介入,参照开行做法,先后向园区提供贷款2亿多元。

3.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创造良好上市条件

江西民营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开行介入后,经过开发性金融培育,促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现金流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最终使企业自身满足商业性金融贷款和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如奉新工业园区的赣锋锂业在起步阶段获得开行贷款支持后,成功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几年的发展,最终在2010年8月实现中小企业板上市。

4.促进支柱产业形成,经济龙头作用明显

奉新县工业园区现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竹加工、新材料、砂轮四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四类重点行业。以纺织产业为例,作为奉新园区支柱产业之一,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投资额19.8亿元,纺纱规模达75万锭,从业人员8500余人,基本形成了江西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发展速度最快的纺织产业基地。2007年2月,奉新获得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的称号,2009年9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截至2010年,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0.2亿元,实现税收2.4亿元,在全县经济发展中龙头作用明显。已投产的91家企业共安置就业人数2.4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开发性金融模式在开行内外取得良好的效应,不仅作为重点模式在全行范围内推广,而且在2006年,江西省委专供信息、金融时报;2007年,江西日报;2008年,中央电视台;2009年,江西日报,均对开发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宣传报道。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副省长凌成兴、洪礼和均先后高度评价了开行中小企业业务融资模式。该模式的组织增信效用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模式更为广泛的推广将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孙雅璇.以开发性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新金融,2009(03).

[3]朱力群.“十二五”期间开发性金融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新思路[J].金融与经济,2011(06).

上一篇:制造型企业典型人才成长调研分析及规律运用 下一篇:《货物买卖公约》与《通则2010》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