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0 02:57:43

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12-02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它不但能提高围生期的生活质量,也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其中硬膜外镇痛分娩在国内外应用最广,也最有效。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5月共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1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06年5月在我院随机选择足月妊娠、临产、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无麻醉禁忌证,要求镇痛分娩的初产妇17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未用任何分娩镇痛且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2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产史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方法:观察组当产妇宫口开到2~4 cm产妇取左侧卧位,由麻醉师经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置硬膜外导管,先注入布比卡因10~15 mg加芬太尼5 μg/kg作为负荷量,然后连接微量注射泵泵入镇痛药液(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2 μg/d),按2~10 ml/h速度泵入,以维持镇痛效要,胎儿娩出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血流动学变化:两组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

2.3 产程进展: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1),第二、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4 分娩方法: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2.5 新生儿Apgar评分:以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内Apgar评分<4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13例,新生儿窒息17例,新生儿Apgar评4~7分6例,其余均为10分。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11例,新生儿窒息14例,Apgar评分4~7分4例,其余均为1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6 观察组用药后未发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症状,观察组产后出血14小时内≥500 cm l2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分娩镇痛一般掌握在宫口开大2~4 cm时最为时宜,如镇痛过早,宫缩易受抑制,宫口扩张减慢,易出现产程延长甚至产程停滞,镇痛过晚就失去无痛分娩意义。恰当的药物浓度,给药速度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宫缩及子宫胎盘血流。

硬膜外麻醉后,由于受阻滞节段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可引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不良反应,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发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嘱产妇左侧卧位,吸氧、以免胎儿宫内窘迫,故应密切观察宫缩的强度和频率,以及胎心音变化。实施硬膜外麻后,由于用药量小,产妇清醒,活动自如,一旦进入产程活跃期,硬膜外神经阻滞又可使盆底神经反射减弱,可增加产妇舒适感和子宫收缩力,并可使盆底肌肉松弛,有利于胎头下降,从而缩短产程,甚至减少器械助产,实施无痛分娩应同时开放静脉通路以防意外。

硬脉外麻醉用于镇痛分娩,在产科和麻醉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既缓解了分娩疼痛,又保证了母婴安全;即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了产程,又减轻了机体能量消耗及分娩带给产妇的痛苦,同时降低了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提高了产妇围产期的生活质量,也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