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制作过程中保证图书质量

时间:2022-10-20 02:13:54

浅析如何在制作过程中保证图书质量

摘 要:图书质量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它的内容质量是尤其重要的,而编校质量对于图书的整体质量而言,同样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包括图书的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只有这几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才能称之为质量合格的图书。在图书的制作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图书质量的控制,责任编辑在确保图书编校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图书制作的环节中,责任编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选题、审稿、加工和装帧设计阶段。文章对在图书制作过程中如何保证图书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制作;图书质量;编校质量

针对图书质量的四项指标,对图书进行评定,可以将图书分为两个等级,即合格和不合格。在四项指标中,即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刷中,只要其中一项不合格,就可以将该图书分为质量不合格图书。目前,一些图书的质量,还存在严重不合格的现象,在图书的知识性、体例、一般性字词方面出现差错。由此可知,重视图书的编校质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图书的质量,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

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是影响图书整体质量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图书制作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这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具体到各个环节,可以从图书的选题、审稿、加工和设计这几大环节入手,针对每个环节,做好图书质量的控制工作。

1 关于选题策划

图书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内容和形式,是特殊的产品。同时,图书还是一种精神产品,用于宣扬文化和传播知识,因此图书的内容属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选题策划阶段,是提高图书内容质量,从精神内涵的角度,把关图书质量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力求创建双赢的局面,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获得。

其次,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出版热点,然而可能自己在这个领域并不擅长,如果盲目跟风,很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策划阶段,一定要经过多方的衡量,在做决策时,必须慎重考虑。

最后,目标读者群的喜好和需求,直接影响到图书出版后的销量问题,因此必须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在图书的装帧、开本和定价等方面与市场同类书进行比较,有助于策划选题整体思路的构建。

此外,选题论证制度是保证策划选题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策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从而在策划环节控制好图书的内容质量。

2 关于编前审稿

与图书的阅读和浏览不同的是,审稿是一种理性的活动,是以社会和读者的角度,而不是以审读者的爱好情趣和个人观点为出发点,对于书稿做出的科学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同时,审稿还是对书稿内容的反复的、全面的审视,其顺序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它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对书稿的正确判断和理性取舍,同研究者阅读研究资料是有一定差别的。

在审稿的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审查稿件,首先要审查稿件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接下来从专业技术性、写作水平、写作风格方面做出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稿件的价值效益、侵权问题等等。如果无法满足出版要求,则必须退稿或退改,只有达到出版标准的稿件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通过审稿环节,可以剔除那些写作质量不佳、格调低俗的稿件,有效保证了图书的内容质量。审稿是图书编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控制好图书的内容的质量,也就是从源头上提高了图书的整体编校质量。同时,还节省了编校的成本,提高编校效率。

作者的个人素质和写作水平决定了书稿自身的价值和质量,然而编辑的业务能力、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书稿成书后的价值和质量。优秀的图书,是同编辑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编辑加工是图书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图书的编校质量,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消灭图书中存在的差错、规范化名词,以及统一体例、处理图表、核对英文等。涉及到的工作多而杂,必须认真完成。

3.1 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下,出现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概率较大,这是因为编辑一般是在纸质稿件或原稿上加工,进入排版环节的稿件上标有修改标记,这就导致编辑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而图书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经过多个环节,排版人员还要对稿件进行录入和改版工作,很可能出现错改、漏改、漏排等问题。编辑的工作量也极大地增加,工作效率不高,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编辑书稿时,利用办公软件Word,有效提高了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新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一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办公软件Word深受广大作者的喜爱,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也使得通过Word编辑稿件成为可能。目前,在书稿的编辑加工中,Word软件的一些功能,缩短了修改的时间,减少了错改和漏改的风险,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校对工作在图书出版质量控制中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编辑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但是也可能出现一时疏忽,遇到知识短板的问题,没能发现稿件错误,这就更加突显出校对工作的重要意义。责任编辑没能看出来的错误,通过校对人员的细致工作,能够及时指出和改正,从而提高书稿的编校质量。责任编辑和校对人员要相互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图书编校的质量。

4 关于装帧设计、印装质量

图书装帧设计不仅能反映图书质量层次,还能吸引读者选购图书。作为图书装帧设计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责任编辑要将图书特点与读者需求结合起来,制作出既切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又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装帧设计。

在编辑环节将可能出现的印制问题解决,保证图书的印刷质量。以单黑图书为例,在印刷前,需要确保印刷文件中的黑色榈ズ冢而非四色套印的黑。四色套印黑不仅会增加印刷难度,而且印刷出来的效果也可能不理想。因此在制作文件时,编辑应嘱咐排版人员正确处理文件,同时发片前再次确认。在图书封面制作过程中,这一问题尤其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最后,要做好样书确认工作。样书确认是图书投入市场前的最后一环,也是确保图书质量的最后机会,责任编辑要好好把握。

5 结束语

图书质量是检验责任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出版单位实力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图书的制作者,应牢牢绷紧编校质量这根弦,始终强调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努力从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来保证图书质量,做好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将图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制作、出版出一批优质图书。

参考文献

[1]岳智勇.浅谈影响科技图书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可读性[J].出版发行研究,2009(12).

[2]韩芳.关于现代出版环境下如何保证图书质量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6).

[3]邢海鹰,刘华.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图书质量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3(3).

[4]纪庆芳.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出版,2016(5).

[5]陈静杰.新技术下图书质量与编辑素质的关系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13).

上一篇:预应力钢绞线82B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措施 下一篇:一起空冷风机变频器跳闸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