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区级妇幼保健院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0 02:05:45

新时期区级妇幼保健院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180-02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位基层保健机构的管理者,根据区级保健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我区实际,现就区级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和发展谈点想法。

1 现状与问题

经过近30年、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我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妇女儿童保健服务性指标稳步提升,生命指标逐年下降。但是在体制、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我院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保健业务用房拥挤,二级专业分组普遍未设,即使挂有牌子,也是形同虚设。妇幼卫生的群体保健工作经费短缺,虽然能保证保健人员的基本工资,但没有专项业务经费,使得现在医院相对更重视临床工作,形成以临床养保健的格局。

1.2 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人员结构不合理。医院的科室是按照人事部门的编制安排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5名职工的医院,仅行政科室就有院办、医教科、财务后勤科、安保科等个科室;基层保健科仅有6人。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忙闲不均,遇有困难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层出不穷。

1.3 缺乏较为先进的医疗保健设备,不能满足广大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如:乳腺保健、遗传优生、更年期保健、儿童口腔及眼保健等保健科室的设备严重缺乏。乳腺疾病的确诊、治疗,对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进行产前诊断,对不孕不育的诊断处理,对更年期保健有帮助的激素水平的测定、骨密度测定等还无法开展。

1.4 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临床又懂保健的学科带头人缺乏,一个学科带头人能兴旺一个科室,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未重视开展临床,加上体制上人才难以进入或不愿进入,致使临床业务水平相对落后。

1.5 在用人制度上,聘任制流于形式,考核依然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中层管理干部,虽然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意见在2006年进行竞争上岗,但是考核并没有落到实处,双方也没有责权利的约定,实际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1.6 我们对分配制度做了一些小改革。从2004年以来,推行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责任制,但未实行全成本核算,并且档案工资全发,由于分配方案不合理,不能体现多劳多得,职工意见大,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我院分配制度的改革没有起到实效。

1.7 妇幼保健服务没有特色,内容空洞,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信誉不高,不利于拓展服务市场。如:2006年开展的新生儿游泳中心,2007年购进的微量元素分析仪,现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8 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财务人员成了单位的“记帐员”。医院管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收入轻支出,资产管理和资产利用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加之业务单一,致使医疗成本居高不下。

1.9 保健网底面临破裂。农村卫生投入和补偿变化后,卫生院的生存面临危机,自然更加注重有临床收益的医疗工作,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为主的预防保健工作,加上乡镇妇幼专干人员不稳定、素质偏低,致使网底面临破裂。

2 今后发展的思路

妇幼保健院作为东川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机构,其改革与发展必然同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密切相关;在卫生综合改革的新时期,必须创新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妇幼保健院可持续性发展的步伐。

2.1 以市场导向为依据,用创新的理念强化管理

2.1.1 精炼医院精神,确立发展目标。结合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精炼出“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医院价值观,“关爱病人健康、共建温馨家园”的医院理念,“仁爱、诚信、严谨、博学”的行为准则和“追求卓越、争创第一”的医院奋斗目标。重视培养团队精神,逐步建立起职工之间、科室之间积极向上、相互支持、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健康向上的医院精神、团结创新的团队精神和宏伟而又实际的医院目标,让广大职工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动力,使之为实现医院目标而努力拼搏。

2.1.2 引入营销理念,拓展服务市场。要经常性的了解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情况,掌握各医疗保健机构的经营状况,分析医疗保健市场的竞争形势,对患者满意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改善医疗保健服务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做好妇幼保健项目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为妇女儿童提供所需的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2.1.3 履行政府职能,加强质量督导。妇幼保健院要在做好保健,特色临床服务工作的同时,承担好提供妇幼保健信息、检查和指导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等行政职能。指导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组织检查辖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质量督导;按照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制订保健量化考核管理指标,对妇幼保健实施量化管理,确保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和报酬得到落实。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理顺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强化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有效地提高本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由此实现社会责任。

2.1.4 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开展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科学评价妇幼卫生事业、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要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2.1.5 组织实施妇幼保健“三网”监测工作。逐级完成督导任务,并对上一年的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逐步完成城区(社区)的“三网”监测工作。

2.1.6 以项目为载体,着力解决实现“两纲”的难点问题。自2000年起实施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对改善我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条件,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两纲”实现的难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配齐了乡、村卫生机构的产科等设备,培训县、乡、村卫生人员,资助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降消”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套有效保护母婴安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对策。项目的实施迅速提高了我区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做好“降消”项目,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以项目促工作,带动妇幼卫生整体水平提高。

2.2 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妇幼保健机构的改变

2.2.1 积极推行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用工薪酬制度。按照《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实施方案》和《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反复征求意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做好改革方案的设计工作,采取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方式鼓励良性竞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与挑战,对中层干部和护士长实行竞争上岗、科室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对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实行低职高聘,对综合服务能力低、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员实行高职低聘甚至待聘,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新型用人制度。将津贴与工资分离,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建立全面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定期对干部、职工的考核等级进行确定,依据量化考核结果,建立起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型员工薪酬制度,有效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2.2.2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系。依据“关爱病人健康、共建温馨家园”的医院理念,导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以职工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全心全意相信知识分子、全心全意关心知识分子、全心全意依靠知识分子、全心全意支持知识分子,为广大职工做好服务,增强民主管理意识,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发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建设医院的积极性、主动性。

2.3 创新科技,打造一流品牌专科

2.3.1 实行人才发展战略,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竞争实力。医疗保健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靠良好的机制吸引关键人才、事业感情留住优秀人才、发展远景聚集实用人才。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讲,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地位是最大愿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机会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要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对各类技术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实行学分管理。对初级人员主要进行“三基”“三严”训练,强化理论和技能考核;对中级以上人员,挑选出有发展潜力者进行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催使一些优秀人才尽快成为“名医”;对高级人员着力培养成为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2.3.2 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打造高科技专科优势平台。在医疗保健市场竞争中,一流的设备对于人才的成长、专科的建设、科技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妇幼保健机构要瞄准妇幼保健、妇幼特色临床专科优势确立这一目标,加大专科设备的投入力度,高标准超前建立高科技设备技术平台。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医院科技创新激励基金,对科技创新人员给予重奖,通过科技创新极大地推动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建设与发展,催生出妇幼保健机构的品牌专科,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竞争实力。

2.3.3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保健行为。成立医疗保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严格执行各项医疗保健工作制度、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出台科室和各级专业人员质量考核标准,对医疗保健质量全面进行考核评比,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科主任业绩、职工的奖惩挂钩;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室的质量评价体系,增强职工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增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的能力,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树立医院良好的质量、服务品牌。

2.4 创新服务模式,留住患者心

2.4.1 改善就医环境,建设绿色医院。重视妇幼保健机构视觉形象与感觉形象的设计,对照绿色医院的建设标准,对接诊区、辅助检查区、住院区等分别进行现代化装修好改造,对院内外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布局和便捷就医的合理流程,使就诊、住院环境舒适化、家庭化、温馨化,确实满足不同服务群体的心理需求。

2.4.2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教育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患者是妇幼保健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专业成功与辉煌的前提,要确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要让广大妇女儿童切实感受到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与质量是一流的。

2.4.3 自觉维护患者的利益,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患者的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对自觉维护患者利益的人和事,医院要大力提倡与表彰;对有损患者利益的人和事,无论谁都要严肃处理。组织开展评选文明职工、优秀护士、优秀团员、优秀党员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自觉维护患者利益,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

在卫生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到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只有这样,妇幼保健机构才能在激烈的医疗保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收稿 2008-12-05]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下一篇:肌钙蛋白T变化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