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0 01:48:28

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信息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一、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具有学习内容枯燥、难度大、教学内容多以及需要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先制作PPT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对授课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设计课堂任务,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的过程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更加注重将教学的内容讲解出来,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而课堂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有助于教师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收发电子邮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概念,将电子邮箱申请的方法和步骤、电子邮件的地址和格式以及正确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演示,之后设计一个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电子邮箱并给教师发送邮件的任务,之后给学生时间自由练习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教师随时进行讲解,下课前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传统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教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必要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网上交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地让学生掌握多种网络通信工具的信息交流,因为有的学生有网络交流经验,而一些学生没有。因此,对有经验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BBS的使用方法,建立自己的微博,并进行简单的装饰;而对于无经验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先掌握一种网上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再通过课后交流或者是其余时间掌握其他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网站上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其在组间自由地拓宽学习内容,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组间成员的共同提高和发展,有效地达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和制作电子板报”时,教师可以开展组间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和讲解,并给予学生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其自由确定主题,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制作电子板报,最后进行班级内的评比与展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这一教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软件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把握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30):324-325.

作者:游为 单位: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校

上一篇: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中物理混合式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