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夫妻关系变化反思

时间:2022-10-20 01:06:07

现代社会夫妻关系变化反思

摘要 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内部的核心关系,决定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夫妻关系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夫妻关系的处理。以现代夫妻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夫妻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此作出相关思考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家庭夫妻关系沟通平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的融合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今社会,当我们关注家庭这一子系统时,难免会对其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所困扰。实际上在社会工作的研究领域中,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建筑在夫妻关系的基础上,没有夫妻关系就没有其它类型的家庭关系,在整个家庭关系网中,夫妻关系处于中心地位。夫妻关系的好坏决定夫妻合作程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一、现代夫妻关系问题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所有家庭的共同理想,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家庭内部的复杂性决定了家庭问题无处不在,夫妻关系紧张随处可寻。在中国,夫妻关系的紧张在转型前后变化明显,典型表现就是离婚率的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 65%。去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 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离婚率的上升,表现出夫妻关系紧张的加剧,但这并不意味这夫妻关系的内容发生了改变,而是夫妻关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现代夫妻关系变化

夫妻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可以解除就成为夫妻关系不同于其他家庭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传统夫妻关系相比,现代夫妻关系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以爱情为基础结合,婚姻自由

根据2011年新《婚姻法》第一章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作为婚姻自由的两个方面,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共同构成婚姻自由原则的完整含义。过去,我国的夫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在一起的。而现代社会,爱情则被认为是婚姻和家庭的前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爱情包含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属性,既是对异性产生的一种生理或者本能的冲动,同时也包括对某些社会价值标准的认同。就社会学角度而言,爱情标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侧面反应,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爱情标准不同,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情观。所以认识和接受爱情的可变性并在婚姻中努力营造条件使爱情不断更新、升华是创造幸福婚姻的关键。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夫妻结合意味着新的家庭的生成,新的家庭系统的诞生,必然相连结着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夫妻双方都拥有自己的权利。在夫妻人身关系方面,双方都拥有各用自己姓名的的权利,以及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在财产关系方面,双方共同拥有财产和处理权。同时,双方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我国就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以及夫妻双方相互扶持的义务等等。尽管在传统社会中强调个人为家庭牺牲,个人常常因背负家庭责任放弃实现自我可能、磨灭了人性。但我们应要考虑到,现代社会,爱情虽然是夫妻结合、家庭形成的基础,但在完整的家庭体系中,夫妻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夫妻相处彼此之间都应该尽自已的义务。更多时候,夫妻关系要服从于整个家庭的利益,服务于整个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夫妻地位平等

夫妻平等意味着在家庭关系中要消除性别歧视,夫妻在人格、感情、经济、家庭事务分配、家庭事务决策,双方的姻亲关系等方面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过去,在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较男子低下,女性是通过家庭特别是丈夫和子女来体现自身的家价值。社会转型加速了中国家庭制度和结构的转变,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家庭轴心的转移有助于建立平等夫妻关系。与世界公认的男女平权国家瑞典相似,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家庭两性平等程度较高与妇女在婚后连续就业的模式有密切关系。连续就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性之间的差距,女性自身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经济地位的提升,直接决定了女性在家庭决策方面的影响力。当然夫妻平等应该是相对的,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配本身就具有互补性。过于强调平等,就会走向反面,反而不利与夫妻关系。

三、对现代夫妻关系的思考

现代夫妻关系的变化使得在预防家庭危机,处理现代夫妻关系的时候,必须在婚前、婚后两方面进行思考。

婚前准备

从社会工作领域看,很多婚姻关系紧张与男女双方婚前缺乏足够了解有关系,倘若在婚前对婚姻有较准确的认知,可以提升双方对婚后夫妻关系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婚姻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预期性和警觉性,为未来可能面对的家庭危机和夫妻关系紧张做好准备。

一般说来,婚前准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双方性格、习惯和兴趣。主要考虑双方性格哪些方面不合,生活习惯和礼节是否存在不同,兴趣爱好是否相近。恋爱阶段,双方会尽量掩饰自己的缺点,即使发现不适合的地方,也会忽略差异,认为爱情可以代替一切。从“恋人”到“夫妻”是从理想王国到现实世界的一次重大跨越,反差巨大,婚前期望越高,婚后失望可能越大。所以在男女正式决定要结婚之前,应该平静甚至是理性地权衡对方是否适合自己。

有效沟通。恋爱阶段,及时发现双方在性格、兴趣、处事方式方面存在不同,也总期望对方在婚后发上改变,这是现代婚姻的一大误区。实际上,要改变对方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的,双方都存在这一期望,会导致互不退让,难以沟通。建立有效沟通,主要是承认双方差异性,在此前提下,双方坦诚提出自己观点,表达自身感受,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了解、学习和接纳对方,以此调整自身行为。夫妻之间经常性的把有关自身工作、家人和朋友的各方面经历、感受共享,增加彼此了解,增进夫妻间的亲密和尊重

处理冲突。恋爱阶段的双方冲突,多以迁就和一方主动退让了事。婚后随着双方共同处理问题的增加,产生摩擦和冲突的机会增加。学会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冲突,双方平和、清楚地表达各自观点、想法和感受,考虑对方立场,尝试相互体谅寻求协调。

上一篇:钳工实习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个人计算机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