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11:15:28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对策研究

1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异常及行为异常的情形。笔者对山东某民办高校2010级、2011级的54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严重心理问题的8.5%,有56人曾有自杀念头。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室日常接待咨询学生的情况,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人际关系问题;自卑问题;行为问题;适应问题。

1.1 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33.11%的学生厌恶交往;57.62%的学生不相信别人,总是想法设法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掩盖起来,自我封闭,心理积郁得不到排解,导致压抑、孤独,甚至精神衰弱。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孤独和寂寞,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1.2 自卑问题

调查显示,86.9%的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15%的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2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被重用,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在外面都不敢介绍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学生。从心理就有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

1.3 行为问题

调查显示,93.38%的学生思想不集中,74.83%的学生焦躁不安,88.2%的学生抽烟喝酒,他们学习困难、自制能力差,打架、喝酒。具体表现为:逃课,旷课,不参加各项活动,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小说电影、谈情说爱上; 贪图物质享受,摆阔气;为了哥们义气不惜违纪违法;拨弄是非,打架斗殴,更有甚者寻衅滋事,制造校园暴力。①

1.4 适应问题

适应不良是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朋友特点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生源层次多样,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低。这样往往造成学习困难,情绪紧张,厌烦等不良情绪,结果不得不中途辍学或休学。

2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领导重视不够。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在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重视、落实。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也仅仅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或者文件里,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调查显示,有些民办高校的心理咨询室挂靠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是由学生处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工作量大,领导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在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也有些是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专业老师转岗而来,心理学专业知识缺乏。还有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心理咨询仅仅依靠心理课老师兼职,远远达不到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

(3)缺乏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由于资金和场地等原因,学生的心理辅导仅仅局限于一个咨询室,一个电话,重点放在主动找老师咨询的个别学生身上,少有民办高校设立团体辅导室和拓展训练室,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进其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②

(4)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首先,有些民办高校只设置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而没有设立各学院的心理咨询室,致使许多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其次,有些民办高校虽然购买了心理测量软件,但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使用,软件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新生心理问题筛查,即使有了筛查,也没有后续跟踪辅导。再次,课程设置不科学。有些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选修课,即使设立必修课,课时安排仅仅集中于某一学期,不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5)缺乏对兼职教师、辅导员系统的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

3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养

(1)成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由心理系或相关专业毕业、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担任,负责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开展相关科研等工作;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由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及辅导员担任,负责结合教学管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机制。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培训工作纳入学院师资培训计划。

(3)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按规定计算工作量,享受相应待遇。

3.2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参与网络

(1)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学知识及理论,使学生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并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利用讲座,讲授相关心理知识及其预防、调试的方法,如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的大学生活适应性讲座,针对毕业班开设的职场规划和举办的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课程。

(2)建立学校、各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学校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有心理咨询证的专业老师负责。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由各学院兼职心理咨询的老师指导。各班级班委会设心理信息员。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心理安全员,负责本宿舍学生的心理情况汇报工作。提供专业化的个别咨询和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注重个体与团体的结合。

3.3 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网站和专栏内容的充实及更新。(2)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接待和咨询,并详细记录咨询情况。(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年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室指导各二级学院对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普查,筛点心理干预对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心理咨询室管理。(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根据不同对象及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活动内容。对一年级学生,主要开展“心理调适”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心理调适基本方法;对二三年级学生,以“祝你成功”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提高综合素质;在学生毕业阶段,开展“扬帆起航”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承担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注释

③ 陈晔.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林区教学,2011(3):17-18.

④ 周家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对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打针西瓜”的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