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体育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0 10:52:52

如何评价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体育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目标的课堂,本文从指导思想、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谈如何评价体育课堂,以期实现体育课真正培养人、发展人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28-1在教学改革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必将使更多的体育工作者产生观念的转变。从现在的教育评价观念来看,原来的公开课是好课,今天看来不是好课,甚至是差课。原因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以培养学生朝终身体育这一方向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学。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贯穿于整个课堂,树立以“育人为主”的原则。

2.体现教学的主体。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唱主角,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只体现了教师讲、学生学的单项信息传递过程,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体育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的和谐统一

1.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主要尺度,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参照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对能力与情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忽视情感、个性、意志等其它方面的学习内容,目标要体现《标准》,符合学生的实际。

2.优化的教学内容。新《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淡化“学科体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设计新颖、样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做到所选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学生的建议,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3.有效的教学组织。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很难体现主体意识,通常要使同质分组、兴趣小组、行政小组等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尽量体现分层教学的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一定的独创性,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联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情绪的体验。

三、变通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新《标准》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四、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受益。体育蕴含着多种价值和多种精神,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受益终生(即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以外,其他方面也将获益)。举例:陈景润成为大数学家,得益于一堂数学课,老师并没有讲太多的数学知识,但老师一席话,启发陈景润对攀登数学高峰的理解,最终成为大数学家。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到启发,就自然会把体育精神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对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经常应用激励性的评语及时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新《标准》下的体育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完全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了,更多地强调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身体上、精神上各方面受益,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真正培养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细节让语文课堂焕光彩 下一篇:融合“游戏精神”的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