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

时间:2022-10-20 10:50:20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情境教学法主要以学生的情感为桥梁或纽带,通过创设虚拟的或真实的适宜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本文探讨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及其应用后反思。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历史教学;方法

在当今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片面应试”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色彩的价值观始终影响着历史教学,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及解决高考与新课程兼容性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法途径

历史课教学是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组织进行的,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般要经历:情境展现——情境感知——情境理解——情境深化等几个方面的环节,具体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学习的动机。一个好的疑问就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从而使问题顺理成章地得以解决,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疑,层层推进,创设巧妙的、有创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形成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生动语言描绘情境

语言是一门工具,好的语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严谨精练、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情,那么就可以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如临其境,促进学生持久的记忆,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所以历史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描绘历史事物,引起师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感知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手段创造更多优越的环境。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利用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历史具有过去性,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剪辑电视、电影画面等手段,把已经过去的历史现象,近似地或真实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丰富了历史课堂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4.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情境体验是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模拟、扮演角色,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将过去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课堂之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鲜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主动探究、想象、思维、训练等等好习惯。学生们通过这些表演,能自主地深入情境,在内心里产生一种情感体验。

5.美妙音乐渲染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入音乐,设计一种情境,极大地吸引和感染学生。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渗入音乐,用美妙音乐渲染使学生进入特有的意境中,为他们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兴趣,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6.物具演示情境

历史教学中一些史实时间间隔太久或者太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一些物具,创设一种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历史教学中使用的物具并不仅局限于历史文化遗留的文物等,如古器皿、古钱币等文物;还应包括一些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文物的模型、历史人物图片等。

二、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反思

情境教学应用大现代教学中确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加以改进:

1.目的要明确,忌“拿来主义”

各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历史知识由抽象枯燥变得形象生动,能丰富历史课堂。但教师如果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生搬硬套,创设情境如果目的不明确,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二,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将枯燥的历史学习生动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历史新知识;第三,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他们的实际生活。

2.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发挥好,忌“大包大揽”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有的教师把情境中蕴含的信息,只要它与所要提出的问题相关,就给学生进行详细地解读,然后进行一种简单的师生问答。长此以往,教师的“大包大揽”会使学生的学习趋向被动接受,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被抑制,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他们的主体性得不到培养。

3.要贯穿始终,忌“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的情境教学得不到学生从头到尾的关注与思考。因此,在一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历史课中情境创设要贯穿始终。实际上,教学内容的引入并不是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功能。情境不应仅仅作用于讲解教学内容之前,而应贯穿于一整节教学内容中,逐步深入扩展,持续激发、推动、强化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活动。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贵“精”,不宜“多”

一节历史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要精心编排,贵“精”忌“多”。事实上,并不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够进行情境的创设。如果要创设教学情境也要有适合的教学内容,只有那些适合的教学内容才能开出情境之花,也才能点石成金。在历史课上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明确主题,不可设计太多,要精心剪裁、编排,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此外,创设情境的方式要经常变换,否则,学生就会感觉“没味道”,而丧失情境激趣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杜芳主编:《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琦:《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优化的触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1

[3]韩爱丽:《历史新课程情境教学莫误入歧途》(J).《历史教学问题》,2008.8

作者简介:

刘杰,(1971.9—),在迁西县第三中学任教,从教23年,本科,河北师范大学毕业。

上一篇:高职聋人毕业就业指导浅析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的组织教学初探